
江邊。《三國志·吳志·張溫傳》:“ 吳 國勤任旅力,清澄 江 滸,願與有道平一宇内。” 南朝 梁 陶弘景 《吳太極左仙公葛公之碑》:“西臨江滸,北旁郊邑。” 明 俞國賢 《歸來》詩:“銷盡雄心卸鐵衣,扁舟江滸澹然歸。”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四:“﹝ 王國良 ﹞至江幹為渡船所苦,遂露宿江滸,平明始得渡歸。”
“江浒”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拼音:jiāng hǔ
注音:ㄐㄧㄤ ㄏㄨˇ
釋義:指“江邊”,即江河的岸邊。例如《三國志·吳志·張溫傳》中“清澄江滸”即描述江岸場景。
該詞多見于古代文獻,如:
部分低權威來源(如)提到“江浒”可引申為“英雄豪傑”或“江湖人物”,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衍生義或誤讀。需注意區分:
《江浒》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江邊的漁村。該詞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江”和“浒”。
“江”是一個獨體字,它的部首是水,總筆畫數是4。而“浒”也是一個獨體字,其部首同樣是水,總筆畫數是8。
《江浒》一詞最早出現在唐代韓愈 的《白帝城早望行》一詩中:“八月湓城江浒遠,漢杯酬送成煙塢。”該詞描繪了江邊的漁村景色。
《江浒》的繁體字寫作「江滸」。
古時候的《江浒》用的是篆字形,具體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
1. 春日裡,我常常到《江浒》散步,享受那甯靜的漁村景色。
2. 他的童年是在《江浒》度過的,那裡的一草一木都成為了他美好回憶的一部分。
江浒晨曦、江浒漁歌、江浒風光
江岸、江畔、江灘
城市、都市、市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