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攝氏”(Celsius)是溫度測量單位“攝氏度”(符號為℃)的簡稱,由瑞典天文學家安德斯·攝爾修斯(Anders Celsius)于1742年提出。以下是詳細解釋:
定義與起源
攝氏溫标最初以水的冰點和沸點為基準:标準大氣壓下,純水結冰點為0℃,沸騰點為100℃,兩者間均分為100等份,每份為1℃。攝爾修斯最初設計時曾将沸點設為0℃、冰點設為100℃,後由同行調整為現在的标準。
國際應用
攝氏度是全球多數國家日常生活和氣象領域的通用溫标(如中國、歐洲),但在科學領域常與開爾文溫标(K)并用。兩者的轉換公式為:
$$
K = ℃ + 273.15
$$
符號與書寫規範
符號“℃”需緊接數字,如“25℃”(中間無空格)。其名稱“Celsius”為紀念攝爾修斯,而非源自拉丁語“百分度”(centigrade)。
與其他溫标的轉換
與華氏度(℉)的轉換公式為:
$$
℉ = ℃ times frac{9}{5} + 32
$$
例如,0℃對應32℉,100℃對應212℉。
擴展補充:攝氏溫标雖非國際單位制(SI)的7個基本單位之一,但因廣泛使用被保留為SI輔助單位,尤其在氣象、醫學和工程領域具有重要地位。
《攝氏》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以攝氏溫标為計量單位。
《攝氏》這個詞的部首是手(扌)和氏(氏),共有10個筆畫。
《攝氏》一詞來源于英文單詞"Celsius",是以瑞典天文學家安德斯·塞爾修斯(Anders Celsius)的姓氏命名的。
《攝氏》的繁體字為「攝氏」。
在古時候,「攝氏」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使用的仍然是扌和氏這兩個部首。
1. 今天的氣溫達到了攝氏30度。
2. 這個水杯能夠保持液體的溫度在攝氏15度。
攝氏計、攝氏度、攝氏溫度、攝氏表、攝氏轉華氏
溫度、度數
華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