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屈曲;屈折。 漢 焦贛 《易林·漸之頤》:“其指詰詘,不能解脫。” 宋 晁補之 《胡戢秀才效歐陽公集古作琬琰堂》詩:“故都易姓幾兵火,量臋鼎腹細詰詘。”
(2).滞塞;艱澀。 漢 王逸 《九思·遭厄》:“思哽饐兮詰詘,涕流瀾兮如雨。” 清 王筠 《菉友肊說》:“且此及月陽月名,文理皆詰詘。” 章炳麟 《文學說例》:“間語者,間介於有用之語,似若繁冗,例以今世文法,又如詰詘難通。”
“诘诎”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ié qū,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詳細解析:
屈曲、屈折
指事物形态的彎曲或曲折,常用于描述具體事物的物理狀态。例如:
滞塞、艱澀
多用于抽象表達,指語言或文理不通暢、難以理解。例如: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九思·遭厄》《菉友臆說》等古籍原文,或查閱漢典等工具書。
《诘诎》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責問狹隘、刁難。它常用來形容人的态度或言行過于苛刻、挑剔。
《诘诎》的部首是“言”和“木”,它的總筆畫數是14。
《诘诎》是由“诘”和“诎”兩個字組成的合成詞。其中,“诘”(jié)意為追問、質問,“诎”(qū)意為狹隘、自私。兩字結合在一起,形成了“诘诎”的意思。
《诘诎》的繁體字為「詰詬」。
在古代漢字中,拼音為jié的「诘」是用「言」和「吉」兩個部首組合而成的,而拼音為qū的「诎」是由「言」和「渠」兩個部首組合而成的。
他們對每一項細節都非常诘诎,導緻項目進展緩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