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敵惠敵怨的意思、敵惠敵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敵惠敵怨的解釋

猶言報德報怨。《左傳·文公六年》:“ 夷 之蒐, 賈季 戮 臾駢 。 臾駢 之人欲盡殺 賈氏 以報焉, 臾駢 曰:‘不可,吾聞前志有之曰:敵惠敵怨,不在後嗣,忠之道也。’” 杜預 注:“敵猶對也,若及子孫,則為非對,非對則為遷怒。” 孔穎達 疏:“敵惠謂有惠於彼,不可望彼人之子報;敵怨謂有怨於彼,不可讎彼人之子。” 明 張居正 《答松江兵憲蔡春壹書》:“夫古人敵惠敵怨,不及其子。”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敵惠敵怨”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dí huì dí yuàn,其核心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兩種解釋方向: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理解
    指敵對雙方因利益或形勢所迫互相給予恩惠(敵惠),但最終仍因矛盾産生怨恨(敵怨)。常用于描述敵對勢力在合作中因利益分配或權力鬥争導緻關系破裂的現象。

  2. 深層引申
    另一說源自《左傳》典故,意為“報德報怨”,即恩怨分明、以直報直的态度。例如《左傳·文公六年》記載的臾骈不牽連仇敵後嗣的故事,體現不将恩怨延續到下一代的處事原則。


二、典故與用法


三、近義與反義


四、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左傳》原文或張居正書信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古籍《左傳》及《張文忠公全集》。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敵惠敵怨:敵惠敵怨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敵人互相仇恨,互相報複的情況。拆分部首和筆畫為“方”和“心”,總共有12個筆畫。該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兵法和宮廷鬥争中的政治欺詐手段。 關于繁體字的寫法,可以将“敵”寫為「敵」,将“怨”寫為「怨」,不過在現代簡化字體中,這些繁體字已經不常使用了。 古時候漢字寫法和現代寫法相差不大,隻是筆劃形狀略有變化。比如“敵”的古代寫法是「敵」,而“怨”的古代寫法是「怨」。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兩國之間的敵惠敵怨,已經持續了幾個世紀。 2. 在商業競争中,有些公司會采取敵惠敵怨的策略,以保護自己的市場份額。 與“敵惠敵怨”相關的組詞有:“互相仇恨”、“報複”、“敵對”等。其中,“報複”可以被視為“敵惠敵怨”的一種表現形式。 近義詞方面,可以用“互不相讓”、“水火不容”來表示類似的情況。 反義詞可以是“和平共處”、“友好合作”,這表示兩方之間相互尊重、相互幫助和和諧相處的情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