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峨嵋山的意思、峨眉山,峨嵋山的詳細解釋
峨眉山,峨嵋山的解釋
[Mount Emei(Mount Omei)] 中國四川省中南部,樂山市西方48公裡的一座山,是佛教聖地和風景區,有三個山峰,主峰3099米,山崖陡峭,山頂和山腰上有許多神廟和寶塔
詞語分解
- 峨眉的解釋 也寫作峨嵋、峩眉。山名。在 四川 峨眉縣 西南,因山勢逶迤,有山峰相對如蛾眉,故名。佛教稱為 光明山 ,道教稱為“虛靈洞天”、“靈陵太妙天”。其脈自 岷山 綿延而來,突起為 大峨 、 中峨 、 小峨
專業解析
峨眉山(标準名稱)與峨嵋山(異寫形式)均指中國四川省同一佛教名山,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分述其釋義:
一、峨眉山
-
字義解析
- 峨:形容山勢高峻。《漢語大詞典》釋為“高聳、巍峨”。
- 眉:本義為眉毛,引申為“山形如眉”。《現代漢語詞典》指其“因兩山相對如蛾眉,故名”。
合義:山形如女子細長彎曲的眉毛,且山體陡峭高聳。
-
地理與文化定位
位于四川省樂山市,為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普賢菩薩道場),兼具道教與自然遺産價值。《辭海》載其“主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以雲海、佛光、聖燈奇觀聞名”。
二、峨嵋山
-
異寫來源
“嵋”為“眉”的通假字,古文獻中二者通用。《漢字源流字典》指出:“嵋”專用于山名,系“眉”的增旁分化字,強調山體屬性。
例證:唐代李善注《文選》已見“峨嵋”寫法,明清方志亦混用二者。
-
現代規範
1980年《第一批地名生僻字整理表》将“峨眉山”定為标準名稱,但“峨嵋山”仍見于部分曆史文獻及地方語境。
三、文化意涵補充
- 宗教地位:佛教典籍《華嚴經》載普賢菩薩于此顯聖,現存萬年寺銅鑄普賢像為國寶級文物。
- 生态特征:擁有珙桐、峨眉冷杉等珍稀物種,被譽為“植物王國”,符合《中國國家地理》對其生物多樣性的描述。
結論:二者實指同一山脈,“峨眉山”為現行規範名稱,“峨嵋山”屬曆史異寫,釋義核心均圍繞“山形秀美、宗教聖地”展開。
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第123頁。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第345頁。
- 《辭海》(第七版),上海辭書出版社,第2102頁。
- 《中國國家地理:四川專輯》,2020年第8期。
網絡擴展解釋
“峨眉山”與“峨嵋山”是同一座山的不同寫法,以下是綜合解釋:
一、名稱由來
- 名稱源于山形似“蛾眉”(女性細長的眉毛),《峨眉郡志》記載:“雲鬘凝翠,鬒黛遙妝,真如螓首蛾眉”,故得名。
二、地理位置與地位
- 位于四川省樂山市峨眉山市境内,屬于邛崃山脈南段,總面積約110平方公裡,主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
- 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另為五台山、普陀山、九華山),也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産地、國家5A級景區。
三、自然與人文特征
- 自然景觀
以“峨眉天下秀”著稱,山勢陡峭,植被覆蓋率高,保存完整的亞熱帶森林系統,擁有3000多種植物和2300多種動物。
- 宗教文化
最初為道教聖地(“虛靈洞天”),後發展為佛教名山,現存寺廟30餘座,如報國寺、萬年寺等,是普賢菩薩的道場。
四、詞語的引申義
在漢語中,“峨眉山”常被用作成語,比喻高大雄偉的山峰或壯麗景象。
注:如需了解更詳細的曆史、景點或遊覽信息,可參考權威旅遊網站或官方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脖兒梗不謀粲然可觀禅河沉謀重慮寵行臭駡大刀頭擣毀刀州澄結砥砺垡子風諫分外附下告乞菰米合土花脣皇雄氏悔恡慧泉火鼠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矯法赍赉爵踴矩方軍報劇語開涖刻篆鸾嘯辘車面折人過拿唐女客譬似閑輕煤七死七生求證冗濁潤改霜松疏班數據似許台使同化作用遺大文筆無學崄暴橡飯菁羹嚣譊消消寫生珍禽圖謝仙淅溜淅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