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謝僊 ”。雷部中神名。主行火。 宋 歐陽修 《<集古錄>跋尾·謝仙火》:“右 謝仙 火字,在今 嶽州 華容縣 廢 玉真宮 柱上,倒書而刻之,不知何人書也。傳雲: 大中祥符 中, 玉真宮 為天火所焚,惟留一柱有此字。好事者遂模于石。 慶曆 中, 衡山 女子號 何僊姑 者,絶粒輕身,人皆以為僊也。有以此字問之者,輒曰:‘ 謝仙 者,靁部中鬼也。夫婦皆長三尺,其色如玉,掌行火於世間。’後有聞其説者,於道藏中檢之,雲實有 謝僊 名字,主行火,而餘説則無之。”參閱 宋 範緻明 《嶽陽風土記》、 宋 張耒 《明道雜志》。
見“ 謝仙 ”。
“謝仙”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和文獻來源:
雷部神名
指道教神話中雷部的神靈,主掌火事。這一說法在宋代文獻中多次出現,如歐陽修《集古錄跋尾·謝仙火》記載,玉真宮遭天火焚毀後,殘留柱上刻有“謝仙火”字樣,後人推測為雷神之名。
注:古時“謝仙”亦寫作“謝僊”,與雷火相關的傳說多見于湖南、湖北等地地方志。
文化背景
宋代範緻明《嶽陽風土記》等文獻提到,民間将雷擊後的痕迹視為“謝仙火”,認為與神靈顯迹有關。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感激仙人的恩德”,形容對他人的恩情深切緻謝。此釋義可能源于詞語拆分後的聯想,但缺乏古籍直接佐證,需謹慎使用。
建議:若用于文學或學術場景,建議優先采用“雷部神名”的傳統釋義,并參考《集古錄》《嶽陽風土記》等古籍。
《謝仙》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它有多重含義。首先,謝仙可以指代對仙人表達謝意或表示感激。其次,它還可以表示人們感謝神仙或超自然力量的庇佑和保佑。
謝仙的字形由兩個部首組成:言部和山部。言部表明了與說話有關的意思,山部則代表了地名或與山相關的意義。它共有7個筆畫。
“謝仙”這個詞最早可以追溯到《莊子·逍遙遊》一書中。在古代,人們相信仙人可以給予他們超自然的能力和智慧,因此他們會對仙人表示敬意和感激。在後來的演變過程中,這個詞逐漸擴展到對超過人類智慧範圍的力量的感謝。在繁體字中,“謝仙”與簡體字沒有太大區别。
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謝仙可以寫作“謝仙”。這種寫法目前在使用中已經較少見。
1. 他在那座山上遇到了一位仙人,非常感激地向他謝仙。
2. 他成功了,表示謝仙。
謝仙可以組成許多其他詞語,如謝恩、感謝、謝忱等。
近義詞:謝意、謝意
反義詞:怨仙、不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