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降格遷就下僚。《韓非子·外儲說左下》:“ 孟獻伯 相 魯 ,堂下生藿藜,門外長荊棘,食不二味,坐不重席…… 叔向 聞之,以告 苗賁皇 , 賁皇 非之曰:‘是出主之爵祿以附下也。’” 陳奇猷 集釋:“出主之爵祿以附下,猶言去主之爵祿以從下也。”
(2).附和偏袒臣下。《北齊書·文苑傳·樊遜》:“ 子胥 無君, 馬遷 附下,受誅取辱,何可尤人!”按,“ 馬遷 附下”,指 司馬遷 為 李陵 申辯事。
“附下”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種主要釋義,其含義和用法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降格遷就下僚
指地位較高者降低身份遷就下屬。這一釋義源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下》的典故:孟獻伯擔任魯國宰相時生活簡樸,叔向認為他“出主之爵祿以附下”,即放棄君主賜予的爵祿以迎合下屬。此用法強調上位者過度屈尊,違背等級規範。
附和偏袒臣下
指官員為維護下屬或同僚利益而違背公正原則。例如《北齊書·文苑傳》批評司馬遷因替李陵辯護而被視為“附下”,即偏袒臣屬。此義項多用于政治語境,含貶義,強調對上級的不忠。
補充說明: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成語“盲目追隨他人”,但該釋義未見于權威古籍。建議在學術場景中以古籍原義為準,日常使用需注意古今差異。
《附下》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附帶在下面,補充說明或添加在底下。在日常生活和寫作中,我們可以用它來表示附在文件、報告或信件的末尾的附加材料。
《附下》的部首是阝(阜),有8個筆畫。
《附下》是現代漢字的一部分,沒有明确的曆史來源。它的繁體字形為「附下」,與簡體字形相似。
在古代漢字中,一些字可能有不同的寫法。對于《附下》這個詞,古代有時會寫作「附下」,但其基本意義和用法與現代沒有太大差異。
1. 請在郵件的附下加上您的個人聯繫信息。
2. 本報告附下了詳細的數據分析圖表。
3. 請籤字并将附下文件交給辦公室。
1. 附表:附在文件末尾的表格。
2. 附錄:附在書籍、報告等後面的補充材料。
3. 附屬:作為附帶或附屬的一部分。
1. 附加:在其他事物之外額外添加。
2. 增補:補充、增添。
3. 附件:隨信或郵件一并發送的文件或材料。
1. 删除:移除、去掉。
2. 削減:減少、縮減。
3. 剝離:分離、解除附加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