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扼吭的意思、扼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扼吭的解釋

(1).氣逆于喉。 宋 陸遊 《南唐書·劉仁贍傳》:“ 世宗 復親征…… 朱元 、 朱仁裕 、 孫璘 皆降 周 , 仁贍 聞之,扼吭憤歎。”

(2).自缢。 清 鈕琇 《觚賸·碧血》:“﹝ 黃陶庵 先生﹞乙酉,城破,投筆慷慨,扼吭而死。”

(3).喻控制要害部位。 明 葉憲祖 《鸾鎞記·合谮》:“怪得鯫生多倒颠,須知扼吭制人先。”《明史·朱燮元傳》:“且内激 藺州 必死之鬭,外挑 水西 扼吭之嫌,兵端一開,未易猝止,非國家久遠計。” 太平天囯 洪秀全 《禦制千字诏》:“扼吭破竹,奪隘拔毛,步匝穩固,輕鋭健豪。”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扼吭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形象色彩的動詞短語,其核心含義指掐住喉嚨,引申為控制要害或關鍵之處。以下從詞典釋義、用法及權威文獻用例角度詳細闡釋:

一、本義解析

  1. 字義分解
    • 扼:指用力掐住、控制。
    • 吭(音 háng):古義指咽喉、喉嚨(《漢語大詞典》)。

      二者結合,字面意為掐住咽喉,強調對生命要害的絕對控制。

二、引申義與比喻義

  1. 控制關鍵,制敵死命

    引申為掌控事物的核心或命脈,使對方喪失反抗能力。如《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載:“夫與人鬥,不扼其吭,拊其背,未能全其勝也”,此處即以“扼吭”比喻軍事上占據絕對優勢位置(《漢語大詞典》)。

三、用法特點

  1. 多用于抽象策略與具體行動

    既可描述實際攻擊行為(如“扼吭拊背”的戰術),亦用于比喻掌控局勢。如唐代駱賓王《代李敬業讨武曌檄》:“以此制敵,何敵不摧?以此圖功,何功不克?”暗含“扼吭”之效(《全唐文》)。

四、經典文獻用例

  1. 權威典籍印證
    • 《漢書·婁敬傳》:“夫與人鬥,不搤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勝。”其中“亢”通“吭”,印證其戰術含義(《漢語大字典》)。
    • 清代魏源《聖武記》:“扼險之要,莫如扼吭”,凸顯其在戰略布局中的核心地位(《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

參考文獻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以上文獻名稱及出版社信息可作學術溯源依據。)

網絡擴展解釋

“扼吭”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è háng(“吭”在此處讀作 háng,指喉嚨),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氣逆于喉
    指氣息阻塞在喉嚨處,常形容情緒激動或憤怒時的狀态。例如《南唐書·劉仁贍傳》記載,劉仁贍聽聞部下投降後“扼吭憤歎”,即因憤怒而氣息不暢。

  2. 自缢
    引申為自缢行為。如清代鈕琇《觚剩·碧血》中描述黃陶庵“扼吭而死”,即指自缢身亡。

  3. 控制要害部位
    比喻掌控關鍵或緻命之處。明代葉憲祖的戲劇《鸾鎞記》中提到“扼吭制人先”,即通過控制要害來壓制對手。


二、結構與用法


三、相關辨析


以上解析綜合了古籍用例及權威辭書釋義,如需進一步查閱例句或出處,可參考《南唐書》《觚剩》《鸾鎞記》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拔貢白屋之士飙離别宮比肩系踵閉攏部發朝行春勝待機蝶舞東窗婦堆谷場肥硗封己守殘腐臭光火賊國度後案華盛頓回飄混成旅互言胡夷魚佳惠揭車借徣凱燕寬豁大度簾内裡候樓庭廬居媚眼默默無言内眦輾動泥蕩剖愛撲讨淺率千載一會窮野趨阙任運上下上西天生死簿笙庸守冢衰榮陶家天囚同休共戚違返卧瓜鮮臘枭羣希代欣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