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燒制陶器與從事稼穑。家,通“ 稼 ”。《大戴禮記·五帝德》:“﹝ 帝舜 ﹞ 蟜牛 之孫, 瞽叟 之子也,曰 重華 。好學孝友,聞于四海,陶家事親,寬裕溫良。” 王聘珍 解诂:“‘家’當為‘稼’。《孟子》曰:‘自耕稼陶漁。’”
(2).燒制陶器的人。 唐 劉恂 《嶺表錄異》卷上:“ 廣州 陶家皆作土鍋鑊,燒熟,以土油之,其潔浄則愈于鐵器,尤宜煮藥。”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陶埏》:“凡陶家為缶屬,其類百千。大者缸甕,中者鉢盂,小者瓶罐。”
(3).指 晉 詩人 陶潛 。 唐 司空圖 《楊柳枝》詞:“ 陶 家五柳簇衡門,還有高情愛此君。” 唐 薛能 《折楊柳》詩之九:“衆木猶寒獨早青,禦溝橋畔 曲江亭 , 陶 家舊日應如此,一院春條滿遶廳。” 唐 皎然 《酬烏程楊明府華雨後小亭對月見呈》:“夜涼喜無訟,霽色搖閒情。暑退不因雨, 陶 家風自清。”參見“ 陶叟 ”。
“陶家”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種解釋:
“家”通“稼”,指燒制陶器與從事農耕活動。這一用法源自《大戴禮記·五帝德》中關于舜帝的記載:“陶家事親,寬裕溫良。” 王聘珍在注解中明确“家”應作“稼”,與《孟子》中“耕稼陶漁”的表述呼應,體現古代生産活動的結合。
指代燒制陶器的匠人或陶器作坊。例如:
在文學作品中常借指晉代詩人陶潛(陶淵明)。例如:
補充說明:陶淵明出身沒落仕宦家庭,曾短暫為官後歸隱,其“不為五鬥米折腰”的典故與“陶家”的文學意象緊密關聯(參考陶淵明身世背景)。此外,陶姓起源多元,包含以制陶職業為氏等說法,可能間接影響“陶家”的語義衍生。
《陶家》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陶器制作的工匠家族或工作室。
《陶家》的部首是阝(邑),共有10個筆畫。
《陶家》一詞的來源是古代社會分工細化的結果。在中國古代,陶器是非常重要的生活用品,因此陶器制作的工藝也得到了發展。陶家就是從事陶器制作的家族或工作室的稱呼。
《陶家》的繁體字為「陶家」。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陶家」的寫法與現代相同,沒有太大的變化。
1. 他是一個著名的陶家,制作的陶器非常精美。
2. 這個陶家代代相傳,已經有幾百年的曆史了。
陶器、陶瓷、陶工、陶藝
陶坊、陶窯、陶作坊
瓦工、瓦家(從事瓦器制作的家族或工作室)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