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扼吭的意思、扼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扼吭的解释

(1).气逆于喉。 宋 陆游 《南唐书·刘仁赡传》:“ 世宗 復亲征…… 朱元 、 朱仁裕 、 孙璘 皆降 周 , 仁赡 闻之,扼吭愤叹。”

(2).自缢。 清 钮琇 《觚賸·碧血》:“﹝ 黄陶庵 先生﹞乙酉,城破,投笔慷慨,扼吭而死。”

(3).喻控制要害部位。 明 叶宪祖 《鸾鎞记·合谮》:“怪得鯫生多倒颠,须知扼吭制人先。”《明史·朱燮元传》:“且内激 藺州 必死之鬭,外挑 水西 扼吭之嫌,兵端一开,未易猝止,非国家久远计。”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御制千字诏》:“扼吭破竹,夺隘拔毛,步匝稳固,轻鋭健豪。”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扼吭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形象色彩的动词短语,其核心含义指掐住喉咙,引申为控制要害或关键之处。以下从词典释义、用法及权威文献用例角度详细阐释:

一、本义解析

  1. 字义分解
    • 扼:指用力掐住、控制。
    • 吭(音 háng):古义指咽喉、喉咙(《汉语大词典》)。

      二者结合,字面意为掐住咽喉,强调对生命要害的绝对控制。

二、引申义与比喻义

  1. 控制关键,制敌死命

    引申为掌控事物的核心或命脉,使对方丧失反抗能力。如《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载:“夫与人斗,不扼其吭,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此处即以“扼吭”比喻军事上占据绝对优势位置(《汉语大词典》)。

三、用法特点

  1. 多用于抽象策略与具体行动

    既可描述实际攻击行为(如“扼吭拊背”的战术),亦用于比喻掌控局势。如唐代骆宾王《代李敬业讨武曌檄》:“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暗含“扼吭”之效(《全唐文》)。

四、经典文献用例

  1. 权威典籍印证
    • 《汉书·娄敬传》:“夫与人斗,不搤其亢,拊其背,未能全胜。”其中“亢”通“吭”,印证其战术含义(《汉语大字典》)。
    • 清代魏源《圣武记》:“扼险之要,莫如扼吭”,凸显其在战略布局中的核心地位(《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

参考文献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以上文献名称及出版社信息可作学术溯源依据。)

网络扩展解释

“扼吭”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è háng(“吭”在此处读作 háng,指喉咙),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气逆于喉
    指气息阻塞在喉咙处,常形容情绪激动或愤怒时的状态。例如《南唐书·刘仁赡传》记载,刘仁赡听闻部下投降后“扼吭愤叹”,即因愤怒而气息不畅。

  2. 自缢
    引申为自缢行为。如清代钮琇《觚剩·碧血》中描述黄陶庵“扼吭而死”,即指自缢身亡。

  3. 控制要害部位
    比喻掌控关键或致命之处。明代叶宪祖的戏剧《鸾鎞记》中提到“扼吭制人先”,即通过控制要害来压制对手。


二、结构与用法


三、相关辨析


以上解析综合了古籍用例及权威辞书释义,如需进一步查阅例句或出处,可参考《南唐书》《觚剩》《鸾鎞记》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石飞仙白玉轴颁扬巉然出眼黨偏蹈空点菜电闼點召调勰断事度虑二府非几蜚览沸乱纷纭杂沓服田根际管视国货横民红活幻化佳构教材急湍即行继序款曲周至连州骊靬没折至眇躬密密匝匝泯弃内火蹑蹺担簦疲弱堡团蹡蹡千斤樵童清辞清翠穷夫穷搜驱祟沙橘山货深要失得率舞丝茅条法童昏翁鞋舞文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