惰窳的意思、惰窳的详细解释
惰窳的解释
懒惰懈怠。《东观汉记·吴良传》:“议曹惰窳,自无袴,寧足为不家给人足邪?”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序》:“盖以庸人之性,率之则自力,纵之则惰窳耳。” 明 唐顺之 《与应警庵郡守书》:“僕质本顽钝,惟不敢惰窳以负相知。” 严复 《救亡决论》:“后世学者,乐其径易,便于惰窳敖漫之情,遂羣然趋之,莫之自返。”
词语分解
- 惰的解释 惰 ò 懒,懈怠,与“勤”相对:懒惰。怠惰。惰性。惰慢。将骄卒惰。 笔画数:; 部首:忄; 笔顺编号:
- 窳的解释 窳 ǔ (事物)恶劣,粗劣:窳劣。窳败(腐败;败坏)。窳陋(粗劣,质量很差)。良窳(优劣)。 懒:窳惰。 瘦弱。 笔画数:; 部首:穴;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惰窳(duò yǔ)是一个汉语成语,结合“惰”与“窳”两字的含义,形容人懒散懈怠、缺乏进取心的消极状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惰窳”指人懒散无为、精神萎靡,常用来批评缺乏奋斗动力的人。例如《东观汉记》提到“议曹惰窳”,即指责官员懈怠不作为。
2.字词拆解
- 惰:本义为“不恭敬”(《说文解字》),后引申为懒惰、懈怠。其字形由“忄(心)”和“隋”组成,“隋”表声兼表意(坠落、堕落),暗示内心堕落导致懒散。
- 窳:意为衰败、粗劣,如《史记》中“器不苦窳”,形容事物质量低劣。两字组合强化了“因懒致衰”的语义。
3.使用场景
多用于批评个人或群体消极怠惰的状态,如严复在《救亡决论》中抨击学者“惰窳敖漫”,或贾思勰指出“纵之则惰窳”的管理弊端。
4.古籍例证
- 《东观汉记·吴良传》:“议曹惰窳,自无袴,寧足为不家给人足邪?”
- 《齐民要术》序:“率之则自力,纵之则惰窳。”
5.近反义词
补充说明
“惰窳”的发音存在“yū”与“yǔ”的差异,但根据古籍注音及现代词典(如《汉语大词典》),更常用“yǔ”。
网络扩展解释二
惰窳(duò yū)是一个中文词语,意思是懒惰、懒散。
拆分部首和笔画:
- 惰:是由心部(⺗)和朵部(刀)组成,总计8画。
- 窳:是由穴部(穴)和于部(於)组成,总计11画。
来源:
惰窳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中,是一个古代的汉字。
繁体:
在繁体中,惰窳的写法保持不变。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惰窳的写法可能与现代稍有不同。然而,由于本人所持有的数据库几乎不含有这方面的信息,所以就目前来说,无法提供古时候惰窳的汉字写法。
例句:
1. 他变得越来越惰窳,不再积极工作了。
2. 这个城市的步伐慢懒散,仿佛整个城市都被惰窳所笼罩。
组词:
惰窳可以与其他词语组合形成新的表达,比如:惰性、惰意、懒惰、懒洋洋等等。
近义词:
懒散、懒洋洋、慵懒等等。
反义词:
勤奋、积极、活跃等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