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業戶的意思、歸業戶的詳細解釋
歸業戶的解釋
指棄農外逃而複耕的人家。 宋 陸遊 《遊山》詩:“家似 江 淮 歸業戶,身如湖嶺罷參僧。”
詞語分解
- 歸的解釋 歸 (歸) ī 返回,回到本處:歸國。歸程。歸僑。歸甯(回娘家看望父母)。歸省(媙 )(回家探親)。歸真反璞。 還給:歸還。物歸原主。 趨向,去往:歸附。衆望所歸。 合并,或集中于一類,或集中于一地:
- 業戶的解釋 指不動産的所有者。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清丈·總論》:“業戶有差催守候之擾,裡胥有科斂酒食之費。”
專業解析
"歸業戶"是中國古代戶籍制度中的一個特定稱謂,尤其盛行于唐代中後期至宋代。它指的是因戰亂、災荒等原因逃離原籍地,後又返回故鄉重新登記入籍、恢複農業生産(本業)的家庭或個人。其核心含義在于"歸"(返回)和"業"(本業,主要指農業)。以下是詳細解釋:
-
基本定義與核心含義:
- 歸: 指逃離在外的人口返回其原籍地。
- 業: 指其原本從事的職業或生計,在農業社會背景下,尤其指農耕(即"本業")。恢複"業"意味着重新附着于土地,承擔賦稅和徭役。
- 戶: 指以家庭為單位的戶籍登記單位。
- 因此,"歸業戶"就是指那些流亡他鄉後返回原籍,重新登記入冊,并恢複從事農業生産(或其他本業)的家庭。他們是政府招撫流亡、恢複生産和社會秩序的重點對象。
-
曆史背景與制度關聯:
- 這一概念的産生與均田制的瓦解和社會動蕩密切相關。唐代中期以後,均田制難以為繼,土地兼并加劇,加上安史之亂等戰亂,導緻大量農民破産逃亡,成為"逃戶"或"客戶"(離開本籍寄居他鄉者)。
- 政府為了恢複賦稅來源和徭役基礎,維持社會穩定,會推行招撫政策,鼓勵流亡人口返回原籍。這些響應號召返回的人,就被稱為"歸業戶"。
- 歸業戶與"客戶"相對。客戶是離開本籍、寄居他鄉者,而歸業戶則是從客戶狀态返回原籍、恢複舊業者。政府會給予歸業戶一定的優待政策(如減免賦稅、借貸種子農具等),以資鼓勵。
-
社會意義:
- "歸業戶"的出現和數量,是衡量一個地區社會秩序是否恢複、經濟生産是否複蘇的重要指标。
- 它反映了中國古代社會以農為本、安土重遷的思想,以及政府力圖将人口固定在土地上進行管理和征稅的治理模式。
- 這一政策旨在解決流民問題,穩定社會結構,恢複農業生産,保證國家財政收入。
權威性參考來源:
- 《辭源》(修訂本): 在解釋"歸"或"業"相關詞條時,會涉及"歸業"的概念,指歸還原籍從事本業。其定義基于古代文獻和制度史研究。 (注:作為大型權威工具書,《辭源》是解釋古漢語詞彙的經典依據,其修訂本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具有極高的學術權威性。)
- 《中國曆史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在"戶籍制度"、"逃戶"、"客戶"、"均田制"等相關條目中,會詳細闡述"歸業戶"産生的曆史背景、具體含義及其在唐宋時期社會管理中的作用。該辭典由衆多知名曆史學者編纂,是研究中國曆史的重要工具書。
- 唐代賦役制度史研究(如張澤鹹《唐代賦役史草》等): 專門研究唐代經濟史的學術著作,會深入分析逃戶、客戶、歸業戶現象及其與兩稅法等賦役制度改革的關系,為理解"歸業戶"提供具體的曆史語境和制度細節。 (注:此類學術專著是理解特定曆史概念最深入、最權威的來源之一。)
網絡擴展解釋
“歸業戶”是一個曆史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來源中略有差異,但核心指向農業社會的特定群體。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棄農外逃後重新回歸耕種的人家,常見于宋代文獻。這類農戶因戰亂、賦稅等原因逃離原籍,後又返回故鄉恢複農業生産。
二、出處與例證
宋代陸遊《遊山》詩雲:“家似江淮歸業戶,身如湖嶺罷參僧。”。詩句通過對比,描繪了歸業戶與僧侶的漂泊與回歸狀态,側面反映當時農民流離失所的社會現象。
三、詞義結構分析
- “歸”:回歸、返回;
- “業”:此處指農業生計(與中“不動産所有者”的“業戶”含義不同);
- “戶”:家庭或戶籍單位。
組合後強調因故離鄉後重返農耕的家庭。
四、其他解釋
部分現代來源(如)将其引申為“回歸原行業或崗位的人員”,但此說法缺乏權威曆史文獻支持,可能是基于字面的現代演繹。
五、曆史背景
宋代土地兼并嚴重,農民常因賦稅或災荒逃亡,政府為穩定稅收,會招撫流民“歸業”。歸業戶現象體現了古代戶籍制度與農業經濟的緊密關聯。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宋史·食貨志》或陸遊詩集的詳細注釋。
别人正在浏覽...
白衣蒼狗把兄弟渀蕩不知世務超騰春江春纖東風寒反坫發棠之請俯躬俯覽複再高爐高燕工業類型缑氏瓜黉宮鴻稀鱗絕後土夫人鹘雕徽纻穢狀間日瘧疾呼記家劑子赉賞剌堰棱磳憐愍陵道流莩魯弱米糒岷嶓闵慰南非铙部鵬海頻留潛閉凄歌清宕青蕃曲聽揉磨柔兆三哲上谒申白石磎首末順谏毯布同盡猥籍香魚銜羁閑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