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蹴鞠場所。 清 陳維崧 《抛球樂·詠美人蹴鞠》詞:“且水晶簾畔,斜穿鞠域,相邀同去。”
(2).指地下室。《漢書·外戚傳上·高祖呂皇後》:“太後遂斷 戚夫人 手足,去眼熏耳,飲瘖藥,使居鞠域中,名曰‘人彘’。” 顔師古 注:“鞠域,如蹋鞠之域,謂窟室也。” 唐 皮日休 《桃花賦》:“滿地春色,堦前砌側;又若 戚姬 ,死於鞠域。” 元 楊維桢 《詠女史·鈎弋夫人》:“太 * 中無木偶,可無鞠域到堯門。”
“鞠域”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種主要含義:
指專門用于進行蹴鞠(古代類似足球的運動)的場地。例如,清代陳維崧在《抛球樂·詠美人蹴鞠》中寫道:“且水晶簾畔,斜穿鞠域,相邀同去”。這類場所通常設有特定設施,供競技或娛樂使用。
此含義源于《漢書·外戚傳》中呂後殘害戚夫人的記載:“使居鞠域中,名曰‘人彘’。”顔師古注解釋為“如蹴鞠之域,謂窟室也”。這裡的“鞠域”引申為幽閉、隱蔽的地下空間,帶有刑罰或囚禁的意味。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書》《抛球樂》等原文或權威辭書。
《鞠域》是指古代用于示威或執行刑罰的場地,也可以用來表示狹小的領域或限制的範圍。
《鞠域》這個詞可以拆分為“鞠”和“域”兩個部分。
其中,“鞠”這個字的部首是“革”,具有10畫;“域”這個字的部首是“土”,具有11畫。
《鞠域》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刑場,用于表示示威或刑罰的場地。
繁體字形為「鞫域」。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鞠域」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在《康熙字典》中,「鞠」用的是「塀」的變體形式。
1. 官方為了示威威懾,将罪犯押解到鞠域進行公開處決。
2. 這個小村莊被高山環繞,形成了一片狹小的鞠域。
1. 刑域
2. 鬥鞭
3. 押解
4. 至死不渝
5. 處死
近義詞包括:刑場、示威場地、法域。
反義詞包括:解放、開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