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驚視不安貌。《易·震》:“震索索,視瞿瞿。”《禮記·玉藻》:“視容瞿瞿梅梅。” 孔穎達 疏:“瞿瞿,驚遽之貌。” 清 黃景仁 《大雨宿青山寺即謝公宅》詩:“宵夢猶瞿瞿,蒼崖恐崩掣。”《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國會請願同志會意見書》:“且非徒論列兩物之異同而已,并剖辯兩物與國家相關之利害,或可使當道瞿瞿然驚悟。”
(2).眼目轉動求索貌。《禮記·檀弓上》:“始死,充充如有窮;既殯,瞿瞿如有求而弗得。” 孔穎達 疏:“眼目速瞻之貌。”
(3).勤謹貌。《詩·唐風·蟋蟀》:“好樂無荒,良士瞿瞿。” 毛 傳:“瞿瞿然顧禮義也。”《新唐書·吳湊傳》:“ 湊 為人彊力劬儉,瞿瞿未嘗擾民,上下愛向。” 清 黃宗羲 《黃季真先生墓志銘》:“燁燁影堂,三忠六儒。孫曾在位,芒射瞿瞿。”
“瞿瞿”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根據權威文獻和字典解釋,該詞主要有以下三種釋義:
驚視不安貌
形容受到驚吓或不安時四處張望的樣子。
眼目轉動求索貌
指目光轉動、仔細探尋的神态。
勤謹貌
表示勤勉謹慎、依禮自持的德行。
建議結合具體文本進一步分析詞義。若需查看例句或完整出處,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瞿瞿》是一個漢字詞語,音讀為qū qū。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它多用于古代有關駕馭、引導、指揮等方面的文字中,意為鞭策、驅策、命令,有時也指驅使牲畜前進的聲音。
根據《康熙字典》,《瞿瞿》的部首是目,拆分出來的部首和筆畫為目丨、丨目一丨、目一丨一。
《瞿瞿》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古老,最早出現在《史記·韓非子病诮》這篇文章中。在古代文獻中,《瞿瞿》的繁體形式為「矻矻」。
在古代,「瞿」的寫法有一些變體,其中包括上方加一點丶(即:矻)、左邊加一點丶和下方有一撇(即:⿰眔土)。而「瞿瞿」二字雖然都有「瞿」字,但寫法不同。在古代文獻中,後來的「瞿瞿」常常是用「矻矻」的寫法。
1. 他一聲「瞿瞿」,衆人立即加快了前進的速度。
2. 小農場主用長鞭「瞿瞿」牲口前行。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與「瞿瞿」相關的組詞有:瞿然、瞿然而至。
與「瞿瞿」近義的詞語包括:指揮、驅使、鞭策。
與「瞿瞿」反義的詞語包括:聽從、被動、順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