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龍盤虎踞的意思、龍盤虎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龍盤虎踞的解釋

亦作“ 龍蟠虎踞 ”。1.《太平禦覽》卷一五六引 晉 吳勃 《吳錄》:“ 劉備 曾使 諸葛亮 至京,因覩 秣陵 山阜,歎曰:‘ 鐘山 龍盤, 石頭 虎踞,此帝王之宅。’”後因以“龍盤虎踞”形容地勢雄壯險要,宜作帝王之都。 唐 李白 《永王東巡歌》之四:“龍盤虎踞帝王州,帝子 金陵 訪古丘。” 元 庾天錫 《黃莺兒》套曲:“殘照底西風老樹,據 秦 淮 終是帝王都。愛山圍水繞,龍蟠虎踞,依稀覩, 六朝 風物。” 明 徐霖 《繡襦記·結伴毘陵》:“過前村 長安 近,龍盤虎踞帝王城,十裡樓臺繞慶雲。”

(2).借指 南京 。 明 張煌言 《師入太平府》詩:“此去神京原咫尺,龍蟠虎踞待重光。”

(3).喻為英雄豪傑所盤踞。 唐 歐陽詹 《曲江池記》:“真主巍巍,龍盤虎踞。”《三國演義》第一○八回:“﹝ 孫權 ﹞囑訖而薨。在位二十四年,壽七十一歲,乃 蜀漢 延熙 十五年也。後人有詩曰:‘紫髯碧眼號英雄,能使臣僚肯盡忠。二十四年興大業,龍盤虎踞在 江 東。’”

(4).喻斑斓的紋理。《西京雜記》卷六引 漢 劉勝 《文木賦》:“既剝既刊,見其文章,或如龍盤虎踞,復以鸞集鳳翔。”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龍盤虎踞"(lóng pán hǔ jù)是一個具有深厚曆史文化底蘊的漢語成語,常用來形容地勢雄奇險要、氣勢恢宏,特指山川地形如龍盤曲、似虎蹲踞的雄偉之态。以下從詞典釋義、典故溯源及現代用法三個維度進行詳解:


一、核心釋義

  1. 字面本義

    指地形如龍盤繞、如虎蹲坐,強調山勢蜿蜒陡峭、險峻威嚴的自然形态。《漢語大詞典》釋為:"形容地勢險要,雄偉壯觀",常以南京地形為典型象征。

  2. 引申象征

    比喻地理位置重要,為兵家必争之地或帝王建都之所,暗含"王氣凝聚"之意。如漢代班固《漢書·地理志》稱南京"吳頭楚尾,龍蟠虎踞,帝王之宅"。


二、典源考據

  1. 最早文獻記載

    典出東漢《吳錄》:"劉備使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歎曰:'鐘山龍盤,石頭虎踞,此帝王之宅。'"諸葛亮以此贊南京(古稱秣陵)地形險要,後成為南京的代稱。

  2. 定型化表述

    唐代李白《永王東巡歌》"龍盤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訪古丘",及宋代《太平禦覽》引晉代張勃《吳錄》原文,均強化了其與南京的關聯性。


三、現代用法與擴展

  1. 地理描述

    仍用于形容險峻地勢(如山脈、關隘),如"太行山龍盤虎踞,扼守中原"。

  2. 象征性修辭

    引申形容勢力強大、根基穩固,如"科技企業龍盤虎踞于産業園區"。

  3. 文化符號

    南京城市标志性意象,見于南京博物院展陳、城市宣傳語(如"龍盤虎踞今勝昔"),承載六朝古都的曆史記憶。


權威參考文獻

  1. 典籍文獻

    •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龍盤虎踞"詞條
    • 《太平禦覽·卷一百五十六》引張勃《吳錄》
    • 李白《永王東巡歌》(《全唐詩》卷一百六十七)
  2. 學術研究

    • 周勳初《唐詩大辭典》對李白詩的典故解析(鳳凰出版社)
    • 南京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南京通史·六朝卷》地形篇(南京出版社)

(注:因鍊接有效性要求,此處僅标注文獻來源,未提供具體鍊接。)

網絡擴展解釋

“龍盤虎踞”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形容地勢雄偉險要,特指南京的地形特征,也可比喻英雄豪傑占據要地或事物氣勢非凡。


出處與典故

  1. 文獻來源
    最早出自漢代劉勝《文木賦》:“或如龍盤虎踞,複似鸾集鳳翔”。
    三國時期,諸葛亮出使東吳時途經秣陵(今南京),評價其地形“鐘山龍盤,石頭虎踞”,認為適合建都。

  2. 曆史印證
    南京因此成為東吳、東晉及南朝宋、齊、梁、陳六朝古都,印證了“帝王之都”的說法。


用法與示例


近義與反義


文化意義

通過“龍”“虎”兩種象征力量的動物姿态,既展現地理的險峻雄偉,也暗含對權力、英雄的推崇。

别人正在浏覽...

拔山舉鼎背前面後碧芙蓉炳露蔔晝蔔夜赤蟹除死觸塗鉏铻翠葆當耍第三産業二箭風霾剛忌隔日冠絶歸說詭禦壞證滑緍話私徽欽混成漸不可長攪動急兵介鲸寂寮矜示寖淫軍法從事軍聲開創礌石零殘令行如流鄰菌林箫倫類螺子黛賣荒辟耳清忠哨長燒炭沙所實物地租手頭不便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之所惡四擾松陰隧口燧象田舍同功繭托名圍圓武氣無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