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二十五史的意思、二十五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二十五史的解釋

二十四史與《新元史》的合稱。1921年 徐世昌 以北洋軍閥政府大總統名義下令把《新元史》列入“正史”,遂有此名。參見“ 二十四史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二十五史

指中國曆代官方編纂的二十四部正史與《新元史》的合稱,是研究中國古代曆史的核心文獻體系。其内容涵蓋從上古傳說至明代末年的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具有極高的史料權威性。

一、基本釋義

  1. 詞源與構成

    “二十五史”由“二十四史”(《史記》至《明史》)與民國增補的《新元史》組成。二十四史定型于清代乾隆年間,後柯劭忞著《新元史》于1920年被北洋政府列入正史,合稱二十五史。

    來源:《中國曆史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核心内容

    包含紀傳體史書的本紀(帝王傳記)、列傳(人物事迹)、志(典章制度)、表(年表世系)四部分,系統記錄曆代王朝興衰。例如《史記》首創紀傳體例,《漢書》确立斷代史範式。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出版說明

二、學術價值

  1. 史料權威性

    曆代正史多由朝廷主持編修,取材官方檔案,如《明史》曆時近百年纂修,參考大量奏疏、實錄。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中國古代史史料學》

  2. 文化傳承作用

    二十五史是中華文明連續性的重要載體,其編纂原則體現“直筆”傳統(如《史記》秉筆直書)與“資治”功能(如《資治通鑒》補正史之缺)。

    來源:北京大學《中國史學史》教材

三、現代應用與争議

  1. 版本選擇

    通行版本為中華書局點校本(1959-1978年出版),校勘精良;2013年修訂本進一步整合考古成果。

    來源:中華書局官網《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工程綜述》

  2. 史學界争議

    《新元史》是否屬正史仍有分歧,部分學者主張回歸二十四史體系;另有個别正史内容存在曲筆(如《魏書》美化門閥),需對比出土文獻考辨。

    來源:《曆史研究》期刊《正史體系的形成與演變》


附:二十五史全目

  1. 《史記》·西漢司馬遷
  2. 《漢書》·東漢班固
  3. 《後漢書》·南朝宋範晔
  4. 《三國志》·西晉陳壽
  5. 《晉書》·唐房玄齡等
  6. 《宋書》·南朝梁沈約
  7. 《南齊書》·南朝梁蕭子顯
  8. 《梁書》·唐姚思廉
  9. 《陳書》·唐姚思廉
  10. 《魏書》·北齊魏收
  11. 《北齊書》·唐李百藥
  12. 《周書》·唐令狐德棻等
  13. 《隋書》·唐魏徵等
  14. 《南史》·唐李延壽
  15. 《北史》·唐李延壽
  16. 《舊唐書》·後晉劉昫等
  17. 《新唐書》·宋歐陽修等
  18. 《舊五代史》·宋薛居正等
  19. 《新五代史》·宋歐陽修
  20. 《宋史》·元脫脫等
  21. 《遼史》·元脫脫等
  22. 《金史》·元脫脫等
  23. 《元史》·明宋濂等
  24. 《明史》·清張廷玉等
  25. 《新元史》·民國柯劭忞

注:本文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中國大百科全書》規範,并援引權威機構研究結論。

網絡擴展解釋

“二十五史”是中國古代官方認定的二十五部紀傳體正史的總稱,其含義和組成在不同曆史時期有所調整。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二十五史”通常指二十四史(傳統正史)與《新元史》的合稱。這一名稱形成于民國時期,因1921年北洋政府将《新元史》列入正史,與原有二十四史并稱。


二、核心組成

  1. 主體部分
    包含二十四史中的史書,涵蓋從上古到明代的曆史,例如:

    • 《史記》(西漢·司馬遷)
    • 《漢書》(東漢·班固)
    • 《明史》(清·張廷玉等)
  2. 新增内容

    • 《新元史》:民國柯劭忞撰寫,補充元代曆史。
    • 部分版本以《清史稿》替代《新元史》,但《清史稿》因未定稿未被廣泛納入官方正史。

三、曆史演變


四、内容特點


五、注意事項

不同文獻對“二十五史”的界定略有差異,建議查閱權威版本(如中華書局點校本)獲取準确信息。若需完整書單,可參考、5、7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愛窩窩暗暗碑池不紮嘈音吃個虱子留隻腳粹溫彈骨道庵道樾登堂入室斷線偶戲笃素萼片鳳鳴風雲突變烰火耕當問奴黑泉烘焙後尾兒毀鬲輝烈護助矯笑金額謹孚績女九部聚畜可憐許困難亮拔耄孺梅市冥婚銘迹謬獎迷愚磨捋内陵黏液胖脹缥渺峭阤晴空棄席拳毛騧溶蝕入寝三浴三釁司賓斯世紾戾天野曈昽通籤外兵鮮亮小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