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司賓的意思、司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司賓的解釋

(1).官名。 北周 設置。主管對外重大交際禮儀。《資治通鑒·陳宣帝太建四年》:“ 周 遣大将軍 昌城公 深 聘於 突厥 ,司賓 李除 、小賓部 賀遂禮 聘於 齊 。” 胡三省 注:“ 後周 倣 成周 之制以建官,司賓,蓋《周官》大行人之職。”

(2).官名。 唐 代對鴻胪寺的改稱。掌管賓客兇儀之事及冊諸蕃。參閱《通典·職官八》。

(3).官名。 唐 宮内官,屬尚儀局,掌賓客朝見等事。參閱《舊唐書·職官志三》。

(4).負責接待賓客。《北齊書·祖珽傳》:“時 徐君房 庾信 來聘,名譽甚高, 魏朝 聞而重之,接對者多取一時之秀, 盧元景 之徒并降階攝職,更遞司賓。”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武孝廉》:“又年餘,婦自往歸 石 ,止於旅舍,託官署司賓者通姓氏, 石 令絶之。”《儒林外史》第四回:“就是我主顧 張老爺 、 周老爺 ,在那裡司賓。”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司賓是漢語古語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1. 唐代官署名稱

    指唐代的“鴻胪寺”,為中央九寺之一,主要負責外交事務與民族事務,包括接待外賓、安排朝貢禮儀、主持冊封典禮等。其長官為鴻胪寺卿。該機構在唐代對外交往和民族融合中扮演重要角色。

  2. 古代禮儀官職名

    指負責引導賓客、安排禮儀的官員。其職責是在朝會、宴飨或其他重要典禮中,依據禮制引導賓客入座、進退行禮,确保儀式順利進行。此官職體現了古代中國對禮儀規範的重視。

補充說明:

“司賓”一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主要出現在曆史文獻或研究古代官制、禮儀的語境中。其核心含義始終圍繞“掌管賓客事務”或“主持接待禮儀”。

參考資料依據:

釋義綜合參考自權威漢語工具書及曆史文獻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

“司賓”是一個古代官職名稱,其含義和職責在不同曆史時期有所演變,具體解釋如下:

一、官職含義

  1. 北周時期
    作為主管對外重大交際禮儀的官職,職能相當于《周禮》中的“大行人”。例如《資治通鑒》記載北周曾派遣司賓李除出使突厥。

  2. 唐代演變

    • 鴻胪寺改稱:唐代将鴻胪寺改名為司賓,負責賓客禮儀、喪葬兇儀及冊封邊疆民族事務。
    • 宮廷内職:唐宮内尚儀局下設司賓,專管賓客朝見事宜。
  3. 動詞用法
    廣義上可指“負責接待賓客”的行為,如文獻中提到的“司賓李除”即承擔外交接待職責。

二、延伸含義

作為成語時,比喻在特定場合承擔主持或接待的核心角色。

三、總結

“司賓”一詞涵蓋官職、職能及行為三層含義,核心均圍繞禮儀接待。需結合具體曆史背景理解其職責範圍。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通典·職官八》《舊唐書·職官志》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扳罾寶賮鸨母薄植被覆悲心赑負裁屬殘編裂簡操履愁沮大橋大憲笃降耳扇法舸封建社會主義佛現鳥港币詭文過眚黑障障恒嶽鴻蒙初辟黃篾樓回應薦饑僭視角物極壽無疆聯裾臨邛酒俪巧俚儒六君子流言飛文樓松木僵僵囓镞翩翩年少破頭話鉗耳峭直橋彴起居室阙絕人靈喪假騷攘誓證缌缏貪色特創停蓄忘形之交無妨舞席五馭鄉弟謝秋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