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毀鬲的意思、毀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毀鬲的解釋

毀謗離間。 漢 趙岐 《<孟子>題辭》:“ 魯 臧倉 毀鬲 孟子 。” 焦循 正義:“蓋譖毀之使情隔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毀鬲”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析:

  1. 基本釋義
    指毀謗離間,即通過言語中傷破壞他人關系。該詞由“毀”(诽謗)和“鬲”(通“隔”,使隔閡)組合而成,強調通過诋毀制造情感隔閡。

  2. 讀音與注音

    • 拼音:huǐ gé
    • 注音符號:ㄏㄨㄟˇ ㄍㄜˊ。
  3. 文獻出處
    最早見于漢代趙岐《孟子題辭》:“魯臧倉毀鬲孟子。” 焦循在《孟子正義》中注解:“蓋譖毀之使情隔耳”,說明該詞用于描述因讒言導緻人際關系疏離。

  4. 相關詞語
    與“毀鬲”相關的詞彙包括“鬲閉”“鬲并”等,均含“阻隔”之意。

該詞屬古代漢語,現代使用較少,常見于文獻研究或特定語境中對離間行為的文雅表述。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孟子》相關注釋及漢代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毀鬲:詞義和來源

《毀鬲》一詞是古代中國的一個成語,意為毀壞鼎鬲,象征着對于珍貴和有價值的事物的破壞或損毀。毀鬲來源于《左傳·桓公元年》一書中的記載,故事中桓公不小心将他珍貴的鼎砸壞了,于是就用“毀鬲”這個成語來形容這種不慎的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毀鬲”的部首分别是“毛”和“鬲”,其中“毛”是指鬃毛,也是一個表示頭發的象形字,而“鬲”則是指古代的炊事器具,是一個合形字。根據康熙字典統計,“毀鬲”總計有32畫。

繁體字、古時候漢字寫法

毀鬲的繁體字為「毀鬲」。古代漢字在演變過程中,與現代漢字相比有一些差異。例如,古代的「毀」字的寫法中,“舟”旁和“火”旁是寫成兩個合體的,而現代的「毀」字将其分開,并且在“火”旁上面加了一個點;古代的「鬲」字中,由于字形還沒有做過修改,其顯示的是鼎狀形狀,表示一個炊事器具。

例句

世界文化遺産的古建築應該受到保護,而不是任由那些無知者任意毀鬲。

組詞

毀壞、毀滅、鬲肥、鬲罷、鬲瘡、鬲盜、鬲瘡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破壞、糟蹋、損害、損毀

反義詞:保護、珍愛、保存、維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