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南子·說山訓》:“ 文公 棄荏席,後黴黑, 咎犯 辭歸。”後因以“棄席”比喻被抛棄的功臣。 南朝 宋 鮑照 《代東武吟》:“棄席思君幄,疲馬戀君軒,願垂 晉 主惠,不愧 田子 魂。”參閱《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棄席”是一個源自古代典籍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核心含義
比喻被抛棄的功臣或失去價值的舊物。該詞出自《淮南子·說山訓》中記載的典故:晉文公(文公)曾抛棄舊席,導緻席子發黴變黑,功臣咎犯因此辭官歸隱。
文學引用
南朝宋詩人鮑照在《代東武吟》中化用此典:“棄席思君幄,疲馬戀君軒”,表達功臣被棄後的哀婉之情。
《棄席》是一個動詞詞組,意思是指在會議、座談、比賽、考試等場合中提前離開或退出,不參與其中。
《棄席》的拆分部首為弓和欠,筆畫數為13畫。
《棄席》一詞源于漢語,由“棄”和“席”兩個字組成。在會議中,“席”指的是座位,而“棄”表示放棄或離開的意思,兩個字合在一起就表示提前離開座位,不參與會議。
《棄席》在繁體中的寫法是「棄席」。
古代漢字中,“席”字的寫法有所變化,一種古代寫法為「蓆」,表示座位的意思。
1. 會議還未結束,他突然棄席了。
2. 考試期間,他突然感到不舒服,不得不棄席。
1. 棄權:放棄權益或責任。
2. 棄船:在危險情況下,放棄船隻。
3. 棄置:丢棄或抛棄。
棄場、缺席、脫離、退出。
到場、參加、留下、保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