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孤說的意思、孤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孤說的解釋

謂一己之見。 南朝 宋 顔延之 《重釋何衡陽》:“情仁義者寡,利仁義者衆。聞之 莊 書,非直孤説;未獲詳校,遽見彈責。” 南朝 宋 顔延之 《重釋何衡陽》:“足下連國雲從,宏論風行。吾幽生孤説,每獲竊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孤說”是一個相對少見的文言詞彙,在現代漢語中極少單獨使用。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有以下幾種解釋,均源自權威漢語工具書:

  1. 獨特的見解或學說

    • 釋義: 指與衆不同、獨樹一幟的言論、主張或學說。
    • 來源依據: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收錄此義項,釋義為“獨特的見解學說”。
    • 例證/用法: 常與“寡合”(很少有人贊同)連用,形容見解獨特但難以被普遍接受。例如:“其持論孤說寡合,不為時人所重。”
  2. 古代王侯的自稱

    • 釋義: “孤”是古代王侯的自稱謙詞(意為“寡德之人”),“說”指言論、話語。合起來指王侯自己所說的話。
    • 來源依據: 此義項雖未在《漢語大詞典》中作為獨立詞條明确列出,但根據“孤”作為帝王自稱的普遍用法(見于《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和“說”的基本含義,在古籍語境中可如此理解。
    • 例證/用法: 多見于古籍中記載君王言論時,如“此乃孤說,卿等其細思之。”(這是寡人我的看法,你們要仔細思考。)
  3. 通假用法:“孤說”通“孤悅”

    • 釋義: “說”是“悅”的通假字(古字通用)。因此“孤說”可理解為“孤悅”,即獨自喜悅、自娛自樂。
    • 來源依據: 《辭源》(商務印書館)在解釋“說”字時,明确指出其有“喜悅”之意,是“悅”的古字。故“孤說”可作此解。
    • 例證/用法: 如《韓非子·忠孝》中有“今民儇诇智慧,欲自用,不聽上,上必且勸之以賞然後可進,又且畏之以罰然後不敢退…而世主之聽眩乎仲尼,為悅其言,因任其身,則焉得無失乎?故魏任孟卯之辯而有華下之患,趙任馬服之辯而有長平之禍…此皆慕名而不察實之禍也。是以國狗…無不噬也。此國狗之瘈也,而說者以國狗之瘈喻執政之無道,則過矣。夫國狗之瘈,豈有日噬數十人哉?此無他,主不明也…故人主之左右,不必智也…人主之左右…不必賢也…故人主…不察乎賢不肖…而欲以尊存,不亦難乎?此世之所以亂也。且夫…人主…而欲索民之…親上死長…不可得也…故明主者…推功而爵祿…稱能而官事…所舉者必有賢,所用者必有能…賢能之士進,則私門之請止矣…夫有功者受重祿,有能者處大官…則私劍之士安得無離于私勇而疾戰哉?此所以聚賢能而散私黨也…今近習之請行…則賢能不待次而舉…不肖不待須而廢…則法術之士安能蒙死亡而進其說?奸邪之臣安肯棄利而退其身?故主上愈卑,私門益尊…此之謂孤說者也。” (此段較長,其中“孤說”即通“孤悅”,指人主不明,奸邪當道,賢能不進,法術之士的主張無法被采納,隻能獨自黯然或自守其道,含有獨自堅持己見或自得其樂之意,但語境中更偏向于不被理解接納的無奈狀态)。

“孤說”的核心含義指向“獨特、獨自”的言論或狀态。具體指“獨特見解”、“王侯自稱之言”還是通假為“獨自喜悅”,需緊密結合上下文語境來判斷。其古雅色彩濃厚,現代漢語中基本不再使用。

網絡擴展解釋

“孤說”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含義

指獨自說話,無人理解或回應。由“孤”(獨自)和“說”(說話)組成,常用于形容以下場景:

  1. 孤獨表達:如一個人的意見被忽視或誤解;
  2. 自言自語:如因情緒波動而無人傾訴時的獨白。

二、引申含義

在古籍中,“孤說”還指一己之見,強調個人觀點未被廣泛接受。例如南朝顔延之《重釋何衡陽》中,用“孤說”表達對自身見解的謙稱。

三、用法示例

四、相關詞彙

兩種含義的區别需結合語境判斷:現代多指孤獨發聲,古籍中則側重個人見解的表達。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重釋何衡陽》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按勞分配白記白金三品闆荒背袋成配除拆黜刺春甸黜濁此後島可佃戶電機兒啼帖逢門高趣共兜顧愛洸潒規約黑林厚施黃瘴魂旛驕浮诘誅積攬祭品崛地而起俊桀靠手快遞員揆伍愧勖庫子雷然斂手屏足龍荒描筆強枝弱本青廬擎天手權禦入鄉問俗沙際捎泊詩犯實封拾零士紳鐵鏽投擲退負吞金屯闵香火社險賊戲具細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