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冊函的意思、冊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冊函的解釋

内藏冊書的匣子。 唐 薛逢 《宣政殿前陪位觀冊順宗憲宗皇帝尊號》詩:“孔雀扇分香案出,袞龍衣動冊函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冊函”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古雅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和文獻用例兩個層面解析:

一、字義溯源

  1. 冊:甲骨文字形像竹簡編連成冊之狀,《說文解字》釋為“符命也,諸侯進受于王也”,本指古代帝王封贈的文書,後引申為書籍、簿籍的統稱。
  2. 函:金文字形像盛矢之器,《廣雅·釋器》注“函,匣也”,原指裝箭的匣子,後擴展為裝文書、信件的封套,《宋史·輿服志》載“诏書用青絲龍鳳绫,裹以青綿,盛以紫羅函”。

二、文獻詞義 “冊函”在曆史文獻中特指裝存重要文書的匣盒,例如清代《皇朝禮器圖式》記載祭祀典禮中“冊函以木為之,髤以黃,镌雲龍紋”,指存放祭祀文冊的特制木匣。該詞多用于典章制度類文獻,強調器物承載文字載體的功能屬性。

網絡擴展解釋

“冊函”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如下:

基本釋義

指内藏冊書的匣子(),常見于皇家冊封儀式等正式場合。例如唐代薛逢詩句“衮龍衣動冊函來”中,描述的就是存放皇帝尊號冊書的匣子隨儀仗移動的場景。

構成解析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文獻描述皇家儀式,如《宣政殿前陪位觀冊順宗憲宗皇帝尊號》詩中,通過“冊函”這一實物,側面反映冊封典禮的莊重流程()。

補充說明

部分資料提到“形容書信文件衆多”,這可能是對“冊函”字面組合的引申理解,但根據權威文獻和詩句用例,其本義更側重存放冊書的容器這一實體()。

别人正在浏覽...

拔縫白吃猴般旋寶阙本田膘滿璧采别具隻眼賓故逋蠻唱戲重審刺史州措詞大紅大紫帶擕彫绮地穿甲逗悶子二十四友廢革風霾風鳥憤積攻其不備棺槥觀聽挾撓降恩艱關結案疾駛記事兒倦苦舉措失當刻煉漏稅蟒衣玉帶綿山袍套篇翰纰缦潛導跷工親仁善鄰求助全福壽三娥設報射利深信疏蕩條谷瓦面望祠衛星城巫兒無競險妝邪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