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動機不正的出家人。《涅槃經》卷三:“濁惡之世,國土荒亂,互相抄掠,人民飢餓,爾時多有為飢餓故,發心出家,如是之人,名為秃人。”
(2).指秃發的人。《百喻經·治秃喻》:“時彼秃人往至其所,語其醫言:‘唯願大師為我治之。’”
(3).喻指肢體殘缺者。 茹志鵑 《離不開你》:“丈夫側過臉,微笑地看着妻子,熱淚卻盈了眶:‘我成了個沒枝沒葉的樹樁,一個秃人了。’”
“秃人”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種釋義:
動機不正的出家人
源自佛教經典《涅槃經》卷三,指在亂世中因饑餓等世俗原因出家、修行不純的人。例如:“濁惡之世……發心出家,如是之人,名為秃人。”(《涅槃經》)
秃發或頭發脫落的人
泛指頭發稀少或完全脫落的人,如《百喻經·治秃喻》中記載:“時彼秃人往至其所,語其醫言:‘唯願大師為我治之。’”。現代用法也延續此意,例如描述脫發患者或先天秃發者。
肢體殘缺者(比喻義)
現代文學中引申為肢體殘缺的人,如作家茹志鵑在《離不開你》中寫道:“我成了個沒枝沒葉的樹樁,一個秃人了。”,通過“秃”暗喻身體不完整的狀态。
如需深入考證,可參考《涅槃經》《百喻經》原文或相關文學研究。
《秃人》一詞指的是頭發稀疏或者完全沒有頭發的人。這個詞形象地描述了一個秃頂的形象。
《秃人》的拆分部首為禾和髟,共有10個筆畫。
《秃人》一詞的來源比較有趣,其中“秃”字的本義是指莊稼長勢不好,無法繼續生長;而“人”字則表示人類。将這兩個字組合在一起,表示頭發稀疏或者沒有頭發的人。
《秃人》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禿人」。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秃人通常以「髲」來表示,這個字形描述了一個光頭的形象。
1.他爺爺年輕時是位秃人,晚年才留下了一些細細的白發。
2.那個秃人戴着一頂鴨舌帽,遮住了光頭。
秃頭、秃頂、秃病、秃驢
光頭、脫發、頭發稀疏
濃發、厚發、鬓發、戴假發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