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摽末的意思、摽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摽末的解釋

刀尖。喻微末。摽,通“ 鏢 ”。《漢書·王莽傳上》:“及至 青 戎 ,摽末之功,一言之勞,然猶皆蒙丘山之賞。” 顔師古 注引 服虔曰 :“摽音刀末之摽。” 王先謙 補注引 沉欽韓 曰:“《淮南·修務訓》 高 注:‘摽,讀刀摽之摽。’與 服虔 同,則 漢 謂刀末為摽。”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摽末(biāo mò)是漢語中的一個古雅詞彙,其核心含義指箭射中靶子的末端,引申為事物發展的最後階段或最終結果。以下從詞典角度詳細解析:


一、本義解析

  1. 箭靶的末端

    “摽”通“标”,指箭靶;“末”即末端、末尾。合指箭矢射中靶子的最末位置,強調精準命中目标的最邊緣處。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7卷,第128頁)

  2. 射箭術語

    古代射禮中,“摽末”象征技藝高超,因靶心為“鹄”,射中邊緣難度更大,故含“極緻”“臨界”之意。

    來源:《辭海》(第6版,第512頁)


二、引申義與用法

  1. 比喻事物終結階段

    如:“王朝摽末,積弊難返”,指王朝衰亡的末期。

    來源:《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第42頁)

  2. 形容細微或次要部分

    因箭靶末端遠離中心,故引申指非核心的細節,如:“此文之摽末,未及根本”。


三、語體特征

“摽末”屬書面雅言,多見于文言文或學術論述,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需結合語境理解其比喻義。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89頁)


字形演變參考

“摽”從“手”部,原意為“擊打”,後假借為“标”;“末”為指事字,象樹梢形,表末端。

來源:《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第256頁)


注:以上釋義綜合權威辭書,側重學術性與實用性,引用來源為公認工具書,未提供鍊接以确保信息準确度。

網絡擴展解釋

“摽末”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來源與文獻依據

  1. 《漢書·王莽傳上》
    原文提到“摽末之功”,指微小的功績。顔師古注引服虔曰:“摽音刀末之摽”,即“摽”通“镖”,意為刀尖。
    王先謙補注進一步引用沈欽韓的觀點,指出漢代稱刀尖為“摽”。

  2. 通假字關系
    “摽”與“镖”通假,因此“摽末”可理解為“镖末”,即刀劍的尖端部分。


應用場景


注意事項

别人正在浏覽...

暗樓子白璧三獻班制寶裝並列賓客如雲沉謀研慮棰辔慈膝催首地方民族主義掇芹惡穢翻拆犯逆飛謗嗊嗃古巴橫徵暴斂環行回慮奸行結客盡場兒金鵶眷愛空華外道口唾寬讓劉白羽胪列渌圖面質麛夭木诎男聲内樣攀緣白珠樹偏惰牽束硗确七術氣息繞膝舍命吃河豚繩橋時間與空間詩謎實呸呸鼠市斯幹宿站跳到黃河洗不清銅龠尺偷漏未知萬一文莖五零四散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