馘截的意思、馘截的詳細解釋
馘截的解釋
割下敵人的耳朵。指誅戮。《晉書·劉琨傳》:“是歲, 元帝 轉 琨 為侍中、太尉,其餘如故,并贈名刀。 琨 答曰:‘謹當躬自執佩,馘截二虜。’”
詞語分解
- 馘的解釋 馘 ó 古代戰争中割取敵人的左耳以計數獻功:“俘二百五十人,馘百人”。 筆畫數:; 部首:首; 筆順編號:
- 截的解釋 截 é 割斷,弄斷:截斷。截開。截取。截面。 量詞,段:一截兒木頭。 阻攔:截住他。截留。截擊。截獲。 到一定期限停止:截止。 筆畫數:; 部首:戈;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馘截”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戰争場景中的特定行為。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
1.基本釋義
- 發音:guó jié(ㄍㄨㄛˊ ㄐㄧㄝˊ)。
- 核心含義:指戰争中割下敵人耳朵以計數戰功,并引申為擊敗、誅戮敵人()。
2.詞源與構成
- 單字解析:
- 馘:原指割取敵人左耳以計數戰功(古代戰争中常用此法統計殺敵數量)。
- 截:意為截斷、擊敗,象征徹底消滅敵人。
- 組合含義:兩字結合後,既包含物理層面的割耳行為,也象征軍事勝利()。
3.曆史文獻出處
- 該詞最早見于《晉書·劉琨傳》:“琨答曰:‘謹當躬自執佩,馘截二虜。’”此處指劉琨立誓斬殺敵軍()。
4.使用場景
- 多用于描述古代戰争勝利或将領功績,如史書、軍事類文獻。
- 現代已罕用,僅見于成語或特定曆史語境()。
5.相關成語
- 槁項黃馘:形容人面容枯瘦(與“馘”的割耳本義無關)。
- 截斷衆流:比喻言辭或行動果斷有力()。
例句參考
- 古代:“将軍率軍馘截敵首,凱旋而歸。”
- 現代引申(罕見):“這場商戰猶如馘截,徹底擊潰了對手。”
如需進一步了解《晉書》中具體典故或相關成語,可查閱古籍原文或權威曆史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馘截》的含義
《馘截》是一個古漢語詞語,用來形容迅速且熟練地截斷敵人的頭顱或肢體。這個詞經常用于描述戰争和鬥争的場景。
部首和筆畫
《馘截》這個詞是由“肉”、“刀”、和“戈”三個部首組成的。它的總筆畫數是16畫。
來源與繁體
《馘截》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中,作者是西漢時期的史學家司馬遷。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馘截」。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書法作品的研究,馘截這個詞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有多種變體,包括「郭截」、「過截」和「果減」等。這些變體在不同時期和不同地區可能存在差異。
例句
1. 他以敏捷的身手,一劍将敵人的頭顱馘截下來。
2. 在戰場上,勇士們展示着他們無比精湛的戰鬥技巧,迅速将敵人的手臂馘截下來。
相關詞彙
組詞: 馘首、截斷、剁馘
近義詞: 斬首、截首、砍殺
反義詞: 寬恕、放過、寬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