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郡伯的意思、郡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郡伯的解釋

爵名。 金 置。 元 因之。 明 清 時亦稱知府為郡伯。《金史·百官志一》:“正從一品曰郡王,曰國公;正從二品曰郡公;正從三品曰郡侯;正從四品曰郡伯。” 清 方文 《元日星渚》詩之二:“春江欲去仍回首,郡伯相畱且授餐。”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郡伯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色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詞源和用法兩個層面解析:

一、詞源構成 “郡”為古代行政區劃單位,始見于周代,秦漢後成為地方行政核心;“伯”在五等爵制(公、侯、伯、子、男)中位列第三等,引申為地方長官的尊稱,《說文解字》釋其本義為“長也”。

二、實際用法

  1. 爵位封號:元代始設“郡伯”作為世襲爵位,對應正四品官階,《元史·百官志》載其授予标準為“勳戚及有功之臣”。
  2. 官職代稱:明清時期演變為對知府(約等同今地級市主官)的雅稱,如《明會典》将知府俸祿标準記為“郡伯級”。
  3. 文學借代:古典文獻中常以“郡伯”指代地方治理者,清代方志《吳郡圖經續記》載“郡伯主政,萬民仰賴”即屬此類用法。

該詞在《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版)第10卷第358頁有完整釋義,現代漢語中僅存于曆史文獻及特定學術研究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

“郡伯”是一個曆史詞彙,其含義在不同朝代有所演變,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 定義與起源
    郡伯最初是金朝設立的爵位名稱,屬于正從四品,後為元朝沿用。這一爵位等級在《金史·百官志》中有明确記載,與郡王(一品)、郡公(二品)、郡侯(三品)等共同構成爵位體系。

  2. 明清時期的别稱
    明清時期,“郡伯”被用作知府的代稱,屬于地方行政長官的尊稱。例如清代詩人方文在《元日星渚》中寫道:“郡伯相畱且授餐”,此處即指知府。

  3. 曆史文獻中的例證

    • 《金史·百官志》明确劃分爵位等級:“正從四品曰郡伯”。
    • 清代文人作品中常以“郡伯”指代知府,反映了明清時期的社會習慣。

“郡伯”一詞兼具爵位與官職的雙重含義,其核心指代需結合具體曆史背景分析。如需更詳細文獻原文或不同朝代的制度對比,可參考《金史》及明清地方志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按懲長榜廚帳蹴工當店端嚴法衮反潛直升機瘋狗幅巾複社攻道公憲勾連廣場舞匦使鬼祟宏贊環繞降集踐盟潐潐挾辀踖蹐髻螺浚遐句引誇揚攬頭良國良性領土林栖谷隱隆備馬軸馬祖枚蔔甯為鷄口,無為牛後逆意盤跌偏執彯撇品學兼優劈帳寝飯親昭榮勳喪食神交折死食挂受汙松活肅敬頭昏腦眩圖書室往時遐舉限棒蝦蟹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