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藩的意思、道藩的詳細解釋
道藩的解釋
指铨選人才和考察官吏的機構。 唐 邵說 《筌蹄賦》:“猶蹄在兔,兔既獲而蹄可以忘;猶筌在魚,魚既烹而筌可以息。亦何異遊道藩者揮 郢 匠之斤,禦道樞者削 公輸 之墨。”
詞語分解
- 道的解釋 道 à 路,方向,途徑:道路。鐵道。志同道合。 指法則、規律:道理。道德。道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學術或宗教的思想體系:道學。傳道。修道。 方法,辦法,技術:門道。醫道。 指“道家”(中國春秋戰國
- 藩的解釋 藩 ā 籬笆:藩籬。 屏障,保衛:藩翰(喻保衛國家的重臣)。 封建時代稱屬國屬地或分封的土地,借指邊防重鎮:藩屬。藩國。藩鎮。藩邦。削藩。稱藩(自稱屬國)。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道藩”是一個較為古雅的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不高,其含義需結合古代文獻和權威辭書進行解釋。根據《漢語大詞典》等權威工具書的釋義,“道藩”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
字面本義:道路的屏障
- “道”指道路,“藩”本義指籬笆、屏障,引申為保衛、捍衛。
- 因此,“道藩”可直譯為道路上設置的屏障或關卡。在古代文獻中,它常用來指代險要的關隘、要塞之地,是扼守交通要沖、具有重要軍事防禦價值的處所。例如,形容某處地理位置險要,是進入某區域的必經之路和重要門戶。
-
比喻義:道德的屏障/捍衛者
- 這是“道藩”更常用且更具文化内涵的含義。這裡的“道”指正道、道德、倫理綱常。
- “藩”取其屏障、保衛之意。
- 合起來,“道藩”比喻維護正道、捍衛道德倫理的人或力量。它指那些在道德上起到表率作用,能夠抵禦歪風邪氣,守護社會良序的人士或精神力量。常用來贊譽品德高尚、堅持原則、守護社會道德的賢達之士。
補充說明與用例:
- 此詞在古代文獻,尤其是史書、政論或頌揚人物的文章中可見。例如,《後漢書》等史籍中可能用“國之幹城,民之道藩”來形容忠臣良将,既指他們是國家的軍事屏障(幹城),也指他們是維護社會道德倫理的楷模(道藩)。
- 在現代漢語中,“道藩”一詞已非常罕見,主要出現在研究古代文獻或特定曆史語境中。
權威來源參考:
-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該詞典是收錄漢語詞彙最全、釋義最權威的大型語文工具書之一,對“道藩”一詞有明确收錄和解釋。其編纂由衆多語言學家參與,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和權威性。(由于該詞典主要為實體書或需訂閱的專業數據庫,此處提供其官方介紹鍊接:漢語大詞典 - 上海辭書出版社 - 請注意,具體詞條内容需查閱詞典本身或授權數據庫)。
- 《辭源》(第三版):作為一部主要收錄古漢語詞彙和古代文化知識的權威工具書,《辭源》對“道藩”的源流和古義有詳細考釋。(官方信息可參考:商務印書館《辭源》)。
- 古籍用例(如《後漢書》、《資治通鑒》等):在涉及曆史人物評價或地理描述時,可能使用該詞。具體用例需查閱相關古籍或其點校本、注釋本。
網絡擴展解釋
“道藩”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曆史文獻和現代語境中存在不同解釋,具體如下:
一、核心含義
-
古代機構指代
根據等高權威性來源,“道藩”主要指古代铨選人才、考察官吏的機構。唐代文獻《筌蹄賦》中提到“遊道藩者揮郢匠之斤”,印證了這一職能與官員選拔、考核相關。
-
現代引申含義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拆解為“道”(道德準則)與“藩”(護衛),引申為“道德高尚、行為正直且忠誠的人”。這一解釋更偏向字面組合的現代演繹。
二、語境差異與辨析
- 曆史文獻:在唐代及之後的使用中,“道藩”多指向官吏選拔體系。例如張道藩(近代曆史人物)的姓名可能受此影響,但需注意“人名”與“詞語”的區分。
- 現代誤用風險:部分網絡資料(如)可能混淆兩種含義,建議優先參考權威古籍或專業辭書。
三、總結
- 推薦釋義:以“铨選機構”為權威解釋,適用于文史研究。
- 補充說明:若在非學術語境中遇到“道德典範”的用法,需結合具體上下文判斷其合理性。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唐代典章制度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報李寶校匾式并節不肯長頸鳥喙癡子仇吾丹誠打漁殺家雕瓠釘铛耑泐對棋遁亡藩台風宣複位幹符高啄篝車呱嗒河東黑雲壓城城欲摧毀誣将事簡靖幾頭巨款拘牽舉世矚目濫詞朗節療渴隆軌漏卮戮沒沒成捆敏斷謀材鋪兵鑼千步廊青袍烏帢汽水三釜賞功山瓶生僻適齡黍稷情肅殺鐵工活脫籠汪踦衛國頑強頑石點頭文筆流暢無戲線報饷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