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 代 陳平 和 周勃 的并稱。兩人都是 漢高祖 劉邦 的創業功臣,後又共平諸 呂 之亂。 漢 揚雄 《法言·重黎》:“ 甘羅 之悟 呂不韋 , 張辟強 之覺 平 勃 ,皆以十二齡。” 李軌 注:“覺悟 陳平 周勃 也。”《漢書·刑法志》:“夫以 孝文 之仁, 平 勃 之知,猶有過刑謬論如此甚也,而況庸材溺於末流者乎!”《晉書·魏詠之傳》:“當衰 晉 陵夷之際,逆 玄 僭擅之秋,外乏 桓 文 ,内無 平 勃 ,不有雄傑,安能濟之哉!” 宋 劉克莊 《鵲橋仙·答桃巷弟和篇》詞:“不交 平 勃 ,不遊 田 竇 ,也不朋他 牛 李 。” 清 方苞 《灌嬰論》:“ 漢 之再世,諸 呂 作難,定天下、安 劉 氏者, 嬰 也;而議者推功於 平 勃 。”
“平勃”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指漢代開國功臣陳平與周勃的并稱。兩人共同輔佐劉邦建立漢朝,并在呂後專政後聯手鏟除呂氏勢力,維護劉氏政權。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成語,取“平”的平穩與“勃”的蓬勃之意,形容事物興盛發展。但此用法在古籍及權威曆史文獻中未見記載,可能是現代引申義。
需注意語境區分:在曆史文獻中,“平勃”特指人物典故;現代若用于描述發展态勢,則屬于新派生的比喻用法,建議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
平勃是一個漢字,具有多種意思。在這裡我們将介紹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并提供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信息。
平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幹(gān)”部,右邊是“戶(hù)”部。它總共有7畫。
平勃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是從“土”和“?(乜)”演變而來。在繁體字中,平勃的字形為“幺”加上“打”。
在古代,平勃的寫法略有不同,它由三個部分構成:上面是“宀(mián)”,中間是“幹”,下面是“戶”。
以下是幾個使用平勃的例句:
1. 他的聲音平勃中透露着自信和堅定。
2. 這個地方的環境平勃而宜人。
3. 她的表達方式平勃而直接。
一些由平勃組成的詞彙:
1. 平順(píng shùn):形容運行、發展等沒有阻礙,非常平穩。
2. 平緩(píng huǎn):形容某物運動、發展等緩慢而均勻。
3. 平等(píng děng):指人與人之間在權利、地位等方面的平均或相同。
近義詞:平坦、平滑、平穩。
反義詞:崎岖、陡峭、颠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