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附的意思、曲附的詳細解釋
曲附的解釋
曲意阿附。 明 方孝孺 《馬融》:“曲附姦回以圖身利,而終蹈乎禍,豈不足為患失者之戒乎?”
詞語分解
- 曲的解釋 曲 (⑥麯) ū 彎轉,與“直”相對:彎曲。曲折(?)。曲筆(a.古代史官不按事實、有意掩蓋真相的記載;b.寫文章時故意離題而不直書其事的筆法)。曲肱而枕。曲盡其妙。 不公正,不合理:曲說。曲解(?)
- 附的解釋 附 ù 另外加上,隨帶着:附體。附件。附帶(a.另外有所補充的;b.非主要的)。附庸。附會(a.把不相關連的事勉強拉到一起,如“牽強附附”;b.組織文章、布局謀篇、命意修辭等創作活動,如“精思附附,十
網絡擴展解釋
“曲附”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qǔ fù(部分資料标注為 qū fù,但主流注音以 qǔ fù 為主)。以下是關于該詞的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指曲意阿附,即違背自己的本意去迎合、依附他人。常用來形容人為了讨好他人,低聲下氣、谄媚奉承的行為,帶有明顯的貶義色彩。
2.詳細解釋
- 曲意:指違背自己的真實想法或原則,刻意遷就他人。
- 阿附:指迎合、依附權勢或他人意願。
- 綜合起來,“曲附”強調通過扭曲自身立場或尊嚴來迎合他人,通常帶有功利性目的,如謀取利益或避免禍患。
3.使用場景
- 古文語境:多用于批判趨炎附勢、喪失氣節的行為。例如明代方孝孺在《馬融》中批判:“曲附姦回以圖身利,而終蹈乎禍”,指谄媚奸邪之人以謀利,最終招緻災禍。
- 現代用法:可用于描述職場、社交中無原則讨好他人的現象,但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書面語或成語引用。
4.相關辨析
- 近義詞:阿谀奉承、趨炎附勢、卑躬屈膝。
- 反義詞:剛正不阿、特立獨行、不卑不亢。
5.出處與權威性
- 主要文獻依據來自明代方孝孺的《馬融》(見),以及《漢典》《查字典》等權威辭書。需注意,部分低權威性網頁(如、8)提及的“政黨”相關内容與詞義無關,可忽略。
該詞核心在于批判喪失原則的迎合行為,使用時需結合具體語境,注意其貶義色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曲附
《曲附》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意思是曲意附和、巴結、迎合。
拆分部首和筆畫:《曲》由“曰”和“目”兩個部首組成,共有4畫;《附》由部首“阜”和“隹”兩個組成,共有8畫。
來源:《曲附》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易經》中的“曲有附則剛幹而謙”這句話中,意指必須要有所附才能保持柔和而有韌性的剛強。
繁體:《曲附》的繁體字寫作「㑹附」。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有許多變化,《曲附》也不例外。具體的古時候寫法可以有多種,如「屈附」、「兺付」等。
例句:他總是曲附着上司,以獲取更多的機會和好處。
組詞:曲線、附屬、附和、曲解。
近義詞:奉承、谄媚、讨好。
反義詞:堅持、固執、抵制。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