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狂魄的意思、狂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狂魄的解釋

猶言神魂飛蕩。《呂氏春秋·論威》:“敵人之悼懼憚恐,單蕩精神盡矣,鹹若狂魄,形性相離。” 高誘 注:“魄飛蕩若狂人。”《警世通言·王嬌鸾百年長恨》:“自覩芳容,未寧狂魄。”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狂魄”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詞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略有差異,但核心指向精神狀态的變化。以下為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本義:指神魂飛蕩、精神激蕩的狀态,形容人因極端情緒(如恐懼、震驚或極度興奮)導緻心神無法自持。

    • 例證:
      《呂氏春秋·論威》中提到“鹹若狂魄,形性相離”,高誘注釋為“魄飛蕩若狂人”。
      《警世通言》中也有“未甯狂魄”的用法,描述見到佳人後心神動蕩的情景。
  2. 引申義(較少見):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狂妄自大、狂放不羁的性格或行為,可能源于對“狂”與“魄”字面義的組合理解,但此用法缺乏古籍直接支持。

二、詞源與結構

三、使用場景

  1. 古典文學:多見于描述戰争、情感沖擊等場景。
    • 如《呂氏春秋》形容敵人因恐懼而“狂魄”,體現精神崩潰的狀态。
  2. 現代誤用:部分現代語境可能将其與“狂妄”混用,但需注意其原義更偏向精神激蕩,而非貶義的傲慢。

四、辨析

建議在古籍閱讀或學術寫作中,優先采用“神魂飛蕩”的釋義;若需引用現代引申義,需結合上下文語境謹慎使用。

網絡擴展解釋二

狂魄

狂魄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多個意思,可以指一個人或物的神采飛揚、精神癫狂、瘋狂激動、猛烈的情感等。該詞的拆分部首為犬(狗)和鬼。筆畫數為17畫。

狂魄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小說《西遊記》,其中的功夫稱為狂魄大法,指的是一種以揭破敵人軟肋為主要特色的攻擊方式,極為兇猛高效。

在漢字的繁體中,狂魄的寫法與簡體基本相同。

狂魄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有一種常見的形式

例句:

1. 他今天狀态非常狂魄,擊敗了所有的對手。

2. 這場比賽的激烈程度超乎想象,場上的每個人都表現得狂魄異常。

組詞:狂熱、狂亂、魄力、魄散。

近義詞:狂怒、狂躁、狂狂、狂烈。

反義詞:平和、冷靜、沉穩、淡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