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南頓的意思、南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南頓的解釋

(1).古國名、縣名。春秋時 頓國 為 陳國 所迫,南遷,故號 南頓 。 西漢 置縣,因以為名。 明 廢。《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城 頓 而還” 楊伯峻 注:“ 頓 ,國名, 姬 姓,即今 河南省 項城縣 稍西之 南頓 故城。”參閱《漢書·地理志上》

(2).佛教語。禅宗主張頓悟佛果的一派,即南宗。《中國佛教·中國佛教宗派源流·禅宗》:“﹝ 弘忍 ﹞弟子中的佼佼者有 神秀 、 慧能 、 慧安 、 道明 、 智銑 等,就中 慧能 、 神秀 為最著,開創‘南頓’、‘北漸’二派。”參見“ 南北宗 ”、“ 南頓北漸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南頓”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一、古地名

  1. 曆史背景
    春秋時期,頓國(姬姓小國)被陳國逼迫南遷,故稱“南頓”。西漢時在此設縣,沿用其名,至明代廢除。其地理位置在今河南省項城市附近。

  2. 相關記載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提到“城頓而還”,楊伯峻注:“頓,國名……即今河南省項城縣稍西之南頓故城”。西晉時期,南頓王司馬宗等宗室成員曾在此活動。


二、佛教術語

  1. 禅宗流派
    指禅宗六祖慧能創立的“南宗”,主張頓悟佛果,與北宗神秀的“漸悟”相對,合稱“南頓北漸”。

  2. 核心思想
    強調修行者若機緣成熟,可瞬間開悟,無需長期漸修。《景德傳燈錄》記載:“其所得法雖一,而開導發悟有頓漸之異”。


三、其他補充



“南頓”需結合語境判斷,常見于曆史文獻指代古地名,或佛教中代表禅宗南宗。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書·地理志》《景德傳燈錄》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南頓

南頓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南”、“頓”兩個字組成。

“南”即南方,表示地理方位的南。它是由“卩”和“七”兩個部首組成,總計11個筆畫。

“頓”是一個形聲字,由部首“頁”和表示音的“屯”組成。它總計13個筆畫。

南頓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說文解字》中,它一般用來形容一種瞬間的停頓、停滞不前的情況。

南頓的繁體字在************時期可以用“南鈍”來表示。

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南頓在古時候的寫法為“南頓”。

以下是一個例句:小張邁出了舒適區,遇到了挫折便心生畏懼,變得南頓不前。

組詞方面,可以有南方、南風、南派等。

近義詞有停頓、滞留等,反義詞為前進、行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