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皮簧的意思、皮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皮簧的解釋

即皮黃。 姚華 《曲海一勺》:“皮簧品介雅俗,士夫素人,往往習之。”參見“ 皮黃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皮簧,又稱“皮黃”,是中國傳統戲曲中的一種重要聲腔系統,也是京劇等劇種的主要唱腔基礎。它由“西皮”和“二簧”(或寫作“二黃”)兩種聲腔結合而成。其詳細釋義如下:

  1. 聲腔系統的統稱

    皮簧并非單一曲調,而是指以西皮和二簧兩種主要腔調為核心構成的聲腔體系。這種聲腔系統闆式豐富,表現力強,能夠適應各種戲劇情緒的表達需求。它廣泛運用于京劇、漢劇、徽劇、粵劇等多個劇種中,是清代中葉以來影響最大的戲曲聲腔之一。

  2. “西皮”的來源與特點

    • 來源:一般認為西皮源于梆子腔系統,由西北(一說湖北襄陽)的秦腔或梆子腔演變而來,在湖北地區與當地民間音樂結合形成。其名稱可能由“西秦腔”演變簡化而來,或因其主要伴奏樂器胡琴的定弦為“la-mi”(6-3),在湖北方言中“皮”有“唱腔”之意,故稱“西皮”。
    • 特點:西皮腔調通常較為高亢激越、明快流暢,節奏變化靈活,多用于表現激昂、喜悅、争辯、叙述等情緒和情節。其闆式包括導闆、原闆、慢闆、快闆、散闆、搖闆等。
  3. “二簧”(二黃)的來源與特點

    • 來源:二簧的起源說法較多,一般認為形成于安徽、湖北、江西一帶。可能與弋陽腔的演變、安徽吹腔或湖北黃陂、黃岡地區的民間音樂有關,故有“二簧”或“二黃”之稱(黃陂、黃岡)。
    • 特點:二簧腔調相對深沉穩重、舒緩委婉,旋律性較強,多用于表現沉思、憂傷、感歎、悲憤等較為深沉、複雜的情緒。其闆式同樣豐富,包括慢闆(三眼)、原闆、快三眼、散闆、搖闆、導闆、回龍等。
  4. 作為劇種的代稱

    由于皮簧腔在清代中後期影響巨大,成為許多地方劇種的核心唱腔,因此“皮簧”有時也用來代指以皮黃腔為主的劇種,尤其是在京劇形成并成為全國性大劇種後,“皮簧”常成為京劇的代稱之一。

引用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皮簧”是一個與戲曲相關的術語,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解釋:

基本釋義

皮簧(pí huáng)是“皮黃”的另一種寫法,指中國傳統戲曲中的兩種主要唱腔——西皮和二黃的合稱,也是京劇的核心聲腔系統。

詳細解釋

  1. 戲曲聲腔來源

    • 西皮和二黃最初是兩種獨立的戲曲聲腔:
      • 西皮源于秦腔(陝西、甘肅一帶),風格高亢激昂;
      • 二黃起源于安徽、湖北等地,曲調較為深沉婉轉。
    • 二者在京劇形成過程中融合,成為京劇的主要音樂體系,統稱“皮黃”或“皮簧”。
  2. 文化意義

    • 皮簧藝術雅俗共賞,曆史上受到文人士大夫和普通民衆的喜愛。學者姚華在《曲海一勺》中提到:“皮簧品介雅俗,士夫素人,往往習之。”
    • 京劇通過皮簧腔調的發展,形成了豐富的闆式變化(如原闆、慢闆、快闆等),增強了戲劇表現力。

其他語境中的含義

擴展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棒棒糖飽煖備嘗艱苦閍主變易比居比納冰雪堂賓氓補實産兒朝遷市變沖撞丑腳單立人蹈矩踐墨點閘定向天線逗氣放錢風雞公古哩關抱駭惋換鵝手會能回雲慁慁驚恍錦雲亢奮狀态看煞孔雀女況漢跨越立木南門冒貨馬卸廟像鳴哮谧穩魔酡南陽三葛庖鼎頻蹙漆瘡慶荷傾陽容與三句不離本行三隣四舍刹海商問貪谀天邊調笑倜傥不羣透支銀團臍味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