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貨的意思、冒貨的詳細解釋
冒貨的解釋
貪財。《資治通鑒·後唐莊宗同光元年》“盡沒 巖 所齎之貨” 元 胡三省 注:“ 元徽 、 趙巖 可為怙權冒貨之戒。” 清 張惠言 《送張文在分發甘肅序》:“有躁進之心,則必有趨勢之術;有患貧之心,則必有冒貨之漸。”
詞語分解
- 冒的解釋 冒 à 向外透或往上升:冒煙(.煙往上升;.發怒)。冒汗。冒尖。 不顧(惡劣的環境或危險等),頂着:冒雨。冒險。冒死。 不加小心,魯莽,沖撞:冒失。冒昧。冒進(不顧具體條件,急躁進行)。 用假的充當真
- 貨的解釋 貨 (貨) ò 商品:貨物。貨主。貨位。貨棧。 錢币:貨币。通貨。 賣:貨殖(經商)。貨賣。 賄賂。 罵人或開玩笑的話:蠢貨。寶貨。 筆畫數:; 部首:貝;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冒貨”一詞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兩種主要解釋,需根據權威來源和用法區分:
一、傳統釋義(貪財)
-
核心含義
指貪圖財物或貪污受賄,屬貶義詞。該釋義源自古典文獻,如《資治通鑒》中胡三省對“怙權冒貨”的注解,意為依仗權勢謀取財物。
-
文獻例證
- 元代胡三省提到“元徽、趙巖可為怙權冒貨之戒”,警示濫用職權斂財的行為。
- 清代張惠言在《送張文在分發甘肅序》中指出,若心懷貧富之患,則易滋生貪污行為(“有患貧之心,則必有冒貨之漸”)。
二、現代網絡用法(假冒)
- 引申含義
部分非權威資料(如、6)将其解釋為“冒充他人身份或僞裝成假貨”,例如“銷售假冒貨”。但此用法更接近“冒牌貨”的簡寫,非傳統詞彙本義。
三、詞義辨析
- “冒”字拆分:傳統釋義中,“冒”可指“貪污”,如《資治通鑒》中“貪于飲食,冒于貨賄”。
- 權威性差異:高權威來源(如《漢典》、古籍引證)均支持“貪財”義,而“假冒”義多見于網絡或口語,建議優先參考前者。
“冒貨”在正式語境中應解釋為貪圖財物,需注意與“假冒貨物”等現代簡化用法區分。如需深入考證,可查閱《資治通鑒》相關注釋或清代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1. 冒貨的意思
冒貨一詞指的是指冒充真貨出售、以次充好的商品或者冒名頂替假冒他人身份、職務的人。
2. 冒貨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冒字的部首是冖,并且有10個筆畫。
3. 冒貨的來源
冒貨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用來描述一些冒充名貴貨品出售低劣貨物的商人行為。後來,這個詞彙逐漸引申為冒充他人、僞裝成他人的意思。
4. 冒貨的繁體
冒貨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冒貨」。
5. 冒貨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冒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古時候的寫法是「冃」。
6. 冒貨的例句
例句1:他買了個品牌包卻發現是冒貨。
例句2:這個商人常常冒充名人到處騙人,簡直是個冒貨。
7. 冒貨的組詞
相關的組詞有:冒名頂替、冒充、貨物、真貨等。
8. 冒貨的近義詞
冒貨的近義詞有:假貨、次品、赝品。
9. 冒貨的反義詞
冒貨的反義詞是:真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