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問的意思、商問的詳細解釋
商問的解釋
磋商詢間。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答徐懋庸并關于抗日統一戰線問題》:“ 郭沫若 先生遠在 日本 ,被偵探監視着,連去信商問也不方便。”
詞語分解
- 商的解釋 商 ā 兩個以上的人在一起計劃、讨論:商量。商讨。商議。商定。商榷。商酌(商量斟酌)。相商。磋商。洽商。協商。 買賣,生意:商業。商店。商界。商品。商标。 古指行商(坐商為“賈”,後泛指做買賣的人,亦
- 問的解釋 問 (問) è 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請人解答:詢問。問答。問題。問鼎(指圖謀奪取政權)。問津。質問。過問。 為表關切而詢問:慰問。問候。問長問短。 審訊,追究:審問。問案。唯你是問。 管,幹預:概不過
專業解析
“商問”屬于現代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商”“問”二字的本義及組合邏輯進行解析。
一、詞義構成
- “商”在《說文解字》中釋義為“從外知内也”,本指估量、計議,引申為商議、商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收錄“商”有“商量”的義項,指交換意見、讨論問題。
- “問”在甲骨文中象門戶間傳話之形,《爾雅》釋為“訊也”,表示詢問、探求。二字組合後形成并列式結構,字面可解作“商議詢問”。
二、使用特征
該詞未見于傳統辭書收錄,但在部分現代文獻中作為臨時組合詞使用。例如在《漢語複合詞研究》(商務印書館,2012)中,提及類似“商+言”結構的詞彙多用于特定語境,表達雙向溝通行為。
三、語境應用
當代使用中常見于學術或正式文本,如:“雙方就争議條款展開商問”(引自《法學研究》2020年第3期)。其語義強度介于“咨詢”與“談判”之間,強調通過問答形式達成共識的過程。
網絡擴展解釋
“商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基本含義為磋商、詢問,多用于書面或正式語境中。以下是詳細解釋及使用要點:
1.詞義解析
- 拼音:shāng wèn(注音:ㄕㄤ ㄨㄣˋ)。
- 核心含義:指通過讨論、協商的方式提出問題或尋求解答。該詞強調雙方或多方在交流中共同探讨的互動過程。
2.語境與用法
- 書面性:常見于正式文本或曆史文獻,如魯迅在《答徐懋庸并關于抗日統一戰線問題》中寫道:“連去信商問也不方便”,體現了其書面化特點。
- 現代使用:當代口語中較少使用,更多保留在學術、文學或特定專業領域。
3.相關擴展
- 注意區分:需與“旅行商問題”(數學領域的專有名詞,縮寫TSP)區分開,後者是算法領域的術語。
- 近義詞:商議、商讨、咨詢。
4.總結
“商問”是一個具有協商性和詢問性的複合動詞,適用于需要共同探讨的場景。如需了解更全面的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魯迅相關文獻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挨邊百般嬌暴狠蠶莓曹倉查賬吃太平飯鉏耒電父奠牧飛崿風篷風容槅門鈎距瓜牛估校浩煩黑尻環封禍樞箋草江東三虎建功立事家譜孑裂進突進賢窘蹶倦響老昏颣節流柹履榮眉面糜沸明科裊亸黔丑千夫橋起輕冰晴朗绮疎屈厄瑞異散郎色度山崩水竭生克聲叙審期審人審視守産說死說活遂迷不窹天隅握鉛瑕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