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南陽三葛的意思、南陽三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南陽三葛的解釋

指 三國 時 南陽 諸葛瑾 、 諸葛亮 、 諸葛誕 三人。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鳳仙》:“何妨。但 南陽 三 葛 ,君得其龍,區區者又何足道。” 呂湛恩 注:“《世説》:‘ 諸葛瑾 與弟 亮 ,從弟 誕 ,并有盛名,各事一國。人謂 蜀 得其龍, 吳 得其虎, 魏 得其狗。’”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南陽三葛"是一個源自中國曆史典故的成語,特指漢末三國時期,籍貫南陽(今河南南陽)的諸葛瑾、諸葛亮、諸葛誕三兄弟。該成語不僅指代具體人物,更引申為對同出一門卻才能、成就各異兄弟的比喻。

詳細釋義:

  1. 人物指代:

    • 諸葛瑾:字子瑜,為東吳重臣,官至大将軍。他性格寬厚,以德服人,在東吳政權中地位顯赫,但相較于其弟諸葛亮,其政治軍事才能和後世影響力稍顯遜色。
    • 諸葛亮:字孔明,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輔佐劉備建立蜀漢政權,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典範,被譽為“卧龍”,是中國曆史上智慧與忠誠的象征,成就和名聲最為卓著。
    • 諸葛誕:字公休,曹魏将領,官至征東大将軍。他在魏國後期權勢頗大,後因起兵反抗司馬氏專權失敗被殺。其才能與成就介于兩位兄長之間,但最終結局較為慘烈。
  2. 典故出處與核心含義:

    • 該典故最早見于南朝宋劉義慶所著《世說新語·品藻》。原文記載:“諸葛瑾弟亮,及從弟誕,并有盛名,各在一國。于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誕在魏與夏侯玄齊名;瑾在吳,吳朝服其弘量。”
    • 核心含義在于說明:同一家族(或師門、地域)培養出來的人才,雖然都享有盛名,但其才能、成就、際遇和最終歸宿卻可能大相徑庭。 成語常用來比喻同胞兄弟或同門師友在才能、成就或命運上的顯著差異。
  3. 衍生義與用法:

    • 比喻才能差異: 強調即使是親兄弟,天賦、能力和取得的成就也可能天差地别。
    • 比喻際遇不同: 指即使出身相同,因個人選擇、時代背景或機遇不同,人生道路和結局也會迥異。
    • 中性偏褒義: 雖然點明了差異,但前提是三人皆非平庸之輩,都“并有盛名”,因此整體上仍是對人才群體的肯定,隻是突出了其中的佼佼者(諸葛亮)。

權威參考來源:

  1. 《世說新語·品藻》:該成語典故的最原始出處。推薦參考中華書局出版的校注本,如餘嘉錫《世說新語箋疏》或徐震堮《世說新語校箋》。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提供了《世說新語》的線上版本可供查閱相關條目。
  2. 《三國志》(陳壽著):作為正史,《三國志》中的《吳書·諸葛瑾傳》、《蜀書·諸葛亮傳》、《魏書·諸葛誕傳》分别詳細記載了三人的生平事迹,是理解“南陽三葛”具體所指人物的基礎史料。同樣推薦中華書局點校本。
  3. 《漢語大詞典》:權威的大型漢語工具書,對“南陽三葛”的詞條有明确釋義和出處引用。可查閱紙質版或線上數據庫(如部分高校圖書館訂購的資源)。
  4. 《中國成語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收錄該成語,并提供簡明釋義和出處。是常用的成語工具書。

“南陽三葛”以諸葛家族三位傑出人物為代表,生動地诠釋了同胞兄弟在才能、成就與命運上的顯著差異。其核心價值在于提醒人們認識到個體發展的獨特性,即使同根同源,其路徑與高度亦可截然不同。理解此成語,需結合《世說新語》的原始記載和《三國志》的人物傳記,方能準确把握其曆史背景與豐富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

“南陽三葛”是一個源自三國時期的成語,主要用來形容諸葛家族的三位傑出人物——諸葛亮、諸葛瑾和諸葛誕,并引申為對有才能之人的贊譽。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該成語字面指諸葛三兄弟(諸葛亮及其兄長諸葛瑾、堂弟諸葛誕)均以才能著稱,後比喻才能出衆的人。

2.出處與背景

源自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記載三人分屬蜀、吳、魏三國,分别被稱為“蜀得其龍(諸葛亮)”“吳得其虎(諸葛瑾)”“魏得其狗(諸葛誕)”,體現其才能與曆史評價。

3.使用場景

4.延伸意義

成語也隱含“同一家族或群體中才能差異”的意味,如三人雖同稱“三葛”,但成就與評價不同(龍、虎、狗之分)。

5.常見誤解

部分資料誤将“葛洪”(東漢方士)關聯此成語,實為混淆。權威記載均指向諸葛三兄弟。

參考來源:綜合《世說新語》、曆代詞典及曆史考據(詳見、5、9、11)。

别人正在浏覽...

哀榮纏礙朝更暮改茶亭晨兢夕厲春風得意此後淡飯黃齑答诏吊朵地蠶鵝溪蠒鳳铎高栖高瞻遠矚攻療宮宰挂不住軌文翰墨緣黑雨黃蒿黃傘格回拜腳傭夾鐘京中金天氏舊故居積軍種空桑坤車來集靈質籬陰木客鳥男工偏阿疲役契船求劍窮極思變遒迫七彎八拐取夏衣如臨大敵三嘴行僧録司神父聲辯攝事詩思炭窯體貼入微讬付托芘文形效靈亵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