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蓬麻的意思、蓬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蓬麻的解釋

(1).蓬與麻。 唐 杜甫 《新婚别》詩:“兔絲附蓬麻,引蔓故不長。”

(2).用以比喻微賤的事物。 唐 顧況 《從軍行》之二:“殺6*人蓬麻輕,走馬汗血滴。” 宋 蘇轼 《求婚啟》:“天質下中,生有蓬麻之陋。”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蓬麻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蓬麻”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漢語詞彙,其解釋需結合具體語境:

一、基本釋義

  1. 植物指代
    原指兩種植物——蓬草和麻。蓬草為多年生草本,常見于古詩文,如杜甫《新婚别》中“兔絲附蓬麻,引蔓故不長”,以蓬麻的短小比喻依附關系的局限性。

  2. 比喻微賤之物
    在文學中常象征低微、普通的事物或身份。例如蘇轼在《求婚啟》中以“蓬麻之陋”自謙出身平凡;唐代顧況詩句“殺人蓬麻輕”則用蓬麻之輕反襯戰争的殘酷。

二、延伸用法

三、注意區分

部分資料提到“蓬麻”形容衣着破爛(如),但此解釋在其他權威來源中未見佐證,可能為誤傳或特定方言用法,建議結合上下文謹慎理解。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杜甫、蘇轼相關詩文集。

網絡擴展解釋二

蓬麻的意思

蓬麻(péng má)是一個漢字詞語,可以指代纖維結構松散的東西,比如麻、絲、線等。這個詞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頭發極為蓬松而散亂。

拆分部首和筆畫

蓬麻由兩個部首組成:艹(草字頭部)和糸(纟字底部)。它的總筆畫數為12字。

來源和繁體

蓬麻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蓬”字原本是指不守禮節的人或者亂糟糟的樣子,“麻”字則是指麻纖維。後來,二者合并成為蓬麻,用來形容細長物體的松散狀态。

在繁體字中,“蓬麻”被寫作“蓬縵”,字形略有不同,但仍表達相同的意思。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有所不同。蓬麻在古時候被寫成“蓬摩”,也是用來形容麻條和麻絲等纖維材料的松散狀态。

例句

1. 她的頭發又長又黑,蓬麻飄散。

2. 這塊布質地蓬麻,特别透氣。

3. 他的穿戴常常蓬麻不整,給人一種隨意的感覺。

組詞

1. 蓬萊(péng lái):古代神話中的仙境之一,也指美好的理想世界。

2. 蓬松(péng sōng):形容東西松散蓬松的樣子。

3. 麻痹(má bì):失去感覺或意識的狀态。

近義詞

松散、散亂、松軟、蓬松。

反義詞

緊密、整齊、有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