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庶赦的意思、庶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庶赦的解釋

赦免衆人。意謂不究脅從。《逸周書·武寤》:“王不食言,庶赦定宗。” 孔晁 注:“言當赦其罪人,定其宗主,不食言也。” 朱右曾 校釋:“愚謂庶赦,猶雲脅從罔治。”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庶赦”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源自《逸周書·武寤》及相關注釋。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釋

“庶赦”意為赦免衆人,特指不追究被脅迫參與者的罪行。這一政策常用于古代政治安撫,通過寬恕脅從者來穩定社會秩序,例如《逸周書》中記載周王通過“庶赦”實現“定宗”(鞏固宗族統治)。

二、出處與背景

該詞最早見于《逸周書·武寤》:“王不食言,庶赦定宗。”。孔晁注解釋為“赦其罪人,定其宗主”,朱右曾進一步指出“庶赦”即“脅從罔治”(對脅從不問罪),體現了古代統治者分化瓦解敵對勢力的策略。

三、字義分解

  1. 庶(shù):
    • 本義為“衆多”(如“庶務”),引申為“平民”(如“庶民”)或“旁支”(如“庶子”)。
    • 此處指“多數人”或“普通參與者”。
  2. 赦(shè):
    • 意為“免除刑罰”(如“赦免”“大赦”)。
    • 結合語境,特指對非主謀者的寬恕。

四、類似概念

“庶赦”與成語“脅從不問”含義相近,均指對被迫參與犯罪者免于追究,屬于古代法律中“懲首惡、赦協從”的典型政策。


以上内容綜合了《逸周書》原文及孔晁、朱右曾的注解(主要參考、6、7),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逸周書》相關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庶赦是什麼意思

庶赦又稱普赦,是指國家寬恕刑罰,對一定範圍的罪犯進行赦免的行為。庶赦通常發生在特殊的日子或者特殊的場合,它是國家展示仁愛、寬容和人文關懷的表現,并希望赦免罪犯後重新回到社會,展開新的生活。

庶赦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庶赦的拆分為:庶("廣”、“龵”音shū)+ 赦("貝"、"赤"音shè)。

庶赦的總筆畫數為14畫,其中庶的筆畫數為11畫,赦的筆畫數為3畫。

庶赦的來源和繁體

庶赦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見于《周禮·春官宗伯·胥書》:“科庶赦考,庶其馮問。” 而在漢代刑律中,庶赦作為一種特殊的法定機制已經存在。

庶赦的繁體字為「庶赦」,沒有其他特殊的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庶赦的庶字和赦字都有一些不同的寫法。

庶字古時候的寫法有:庥、庬、廣(舊寫作龑,廣部聲音檢取為庵庠)。

赦字古時候的寫法有:赦、冝。

庶赦的例句

1. 這次庶赦使得大批罪犯獲得了重獲自由的機會。

2. 庶赦是國家宣示其寬恕之心的一種方式。

庶赦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庶政、赦免、赦宥。

近義詞:總赦、赦令、特赦。

反義詞:加罪、治罪、重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