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怙惡不悛的意思、怙惡不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怙惡不悛的解釋

堅持作惡,不肯改悔。語本《左傳·隱公六年》:“長惡不悛,從自及也。”《宋史·王化基傳》:“若授以遠方牧民之官,其或怙惡不悛,恃遠肆毒,小民罹殃,卒莫上訴。” 鄭觀應 《盛世危言·公法》:“各國同聲其罪,視其悔禍之遲速,援賠償兵費例,罰鍰以分勞各國。若必怙惡不悛,然後共滅其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怙惡不悛”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1.拼音與字義分解

2.基本釋義

指堅持作惡,不肯悔改,多用于描述頑固不化、屢教不改的惡劣行徑()。

3.出處與典故

4.用法與示例

5.近義詞與反義詞

6.注意事項

7.延伸理解

成語結構為“連動式”,屬生僻成語()。其核心在于強調作惡者的頑固性和危害性,常用于法律、道德譴責等嚴肅語境。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典故或用法搭配,可參考《左傳》原文或成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怙惡不悛

《怙惡不悛》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壞人不知悔改。它由“怙”、“惡”、“不”和“悛”四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怙”字,其部首是“心”,總共有7個筆畫;
- “惡”字,其部首是“心”,總共有10個筆畫;
- “不”字,其部首是“一”,總共有4個筆畫;
- “悛”字,其部首是“心”,總共有7個筆畫。

來源:
《怙惡不悛》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四年》的記載中。成語的意思是指壞人沒有悔改的意思。

繁體:
繁體字寫法為「怙惡不悛」。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成語《怙惡不悛》在古代寫法為「憩惡不悃」。

例句:
他經常欺負同學,從不思悔過,真是個怙惡不悛的人。

組詞:
- 怙惡患難:原指在困難時共同扶持,現多用來形容互相支持的朋友。
- 包羅萬象:指包含各種各樣的事物或觀點。
- 拜把兄弟:形容非親非故而結為兄弟的朋友。

近義詞:
- 一意孤行:指堅持己見,不聽他人勸告。
- 持之以恒:指堅持不懈,毫不動搖。

反義詞:
- 悔過自新:指意識到錯誤,悔過自省,努力改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