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閣名。 宋 陶穀 《清異錄·含薰閣》:“ 長安 富室 王元寶 起高閣,以銀鏤三稜屏風代籬落,密置香槽,自花鏤中出,號 含薰閣 。”
“含熏閣”是一個具有曆史淵源和文化寓意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一、本義:曆史建築名稱
該詞最早指宋代長安富商王元寶建造的閣樓。據記載,此閣以銀镂三棱屏風替代傳統籬笆,并在镂空花紋中設置香槽,使香氣自然散發,故得名“含熏閣”。這一設計體現了古代建築與香道文化的結合,反映了當時貴族生活的雅緻。
二、引申義:文學化表達
在後世使用中,“含熏閣”衍生出兩種比喻:
注:需注意“薰”與“熏”在古漢語中常互通,現代使用中可能存在書寫差異,但核心含義一緻。若需更詳細的曆史背景,可參考《清異錄》等古籍原文。
《含熏閣》是一個古漢語詞語,意思是“聞香閣”。該詞由三個部分組成,分别是“含”、“熏”和“閣”。
首先是“含”,它是由“口”和“另”兩個部首組成。它的意思是承載、包含。
其次是“熏”,由“火”和“旬”兩個部首組成。它的意思是熏陶、香氣。
最後是“閣”,它是由“門”和“阝”兩個部首組成。它的意思是房屋、樓閣。
這個詞的來源并不确切,但在古代文獻中,可以找到相關的記載。在古代,人們常常建造一些供人參觀品味的建築物,這些建築物往往有着濃郁的香氣。而“含熏閣”就是其中之一,它是一種供人聞香的樓閣,人們可以在其中沉浸于香氣中,體驗香氛的魅力。
在繁體字中,含熏閣的寫法通常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以“含”為例,《康熙字典》中記載的“含”的古字形是一個手托着一個珠子,代表承載。繁體字則是由兩個口字并列組成。“熏”的古字形則是一個火從兩邊冒煙的形狀,表示香氣。繁體字則由虍字與火字組成。至于“閣”,其古字形是一個房屋的形狀,由兩個門組成。繁體字與現代字形相同。
一些例句中可以使用這個詞,例如:“我在含熏閣中靜靜地坐着,感受着香氣的包圍。”
其他詞語中也可以使用“含熏閣”的概念進行組詞,例如“含香熏閣”、“熏香閣樓”等。
與“含熏閣”相近的詞語有“香樓”、“聞香台”等,它們都指代着供人聞香的建築物。
反義詞則可以是“無香樓”、“無味閣”等,它們表示沒有香氣的建築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