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精妙絕倫。 唐 司空圖 《書屏記》:“或草或隸,尤為精絶。” 明 唐順之 《跋趙松雪書<道德經>後》:“ 松雪 字畫精絶,為儒家所寶玩。” 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易安居士事輯》:“又置副本便繙讨,書史百家,字不刓本不誤謬者,常兼三四本,皆精絶。”
(2). 漢 西域 國名。在今 新疆維6*吾爾自治區 民豐縣 北 尼雅河 入沙碛處。《漢書·西域傳上·精絕國》:“ 精絶國 王治 精絶城 ,去 長安 八千八百二十裡。”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河水二》:“ 且末城 西通 精絶 二千裡。”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精絕漢語 快速查詢。
“精絕”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種含義:
基本含義
指事物極其精緻、巧妙,完美到無可挑剔的程度,常用來形容技藝、工藝或作品的精湛。例如:
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藝術領域,強調對技藝或作品的極緻贊美,如“精絕的工藝”“畫作精絕”等。
曆史背景
精絕國是漢代西域三十六國之一,位于今新疆民豐縣北部的尼雅河流域,後因環境變遷湮沒于沙漠中。
文獻記載
“精絕”既可表達對藝術、技藝的高度贊譽,也指向曆史上神秘消失的西域古國。若需進一步了解古國考古發現(如尼雅遺址),可參考曆史文獻或考古資料。
精絕這個詞彙,在漢語中具有獨特的意義和用法。下面将為你詳細介紹其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字、古代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精絕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米,它包含有12個筆畫。
精絕這個詞來源于《孟子·滕文公下》:“夫以一為善,由一入道者,難得之矣,精絕之也。”意思是指以一個人,或者一個事物為善的人,能夠進入真正的道路,這是非常難得、非常高深的,是精明絕頂的境界。
精絕的繁體字是「精絕」。
古代寫法中的精絕是「精絕」,其字形比現代字稍微繁複,加入了一些額外的筆畫和部首。
他在這個領域達到了精絕的境界,無人可及。
與精絕相關的組詞有:精粹、絕妙、絕技等。
精絕的近義詞包括:精微、高深、博識等。而反義詞則可以是:淺嘗辄止、刻舟求劍等。
精絕這個詞隱藏着豐富的文化内涵,它意味着力求完美、追求卓越的境地。了解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字、古代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它,豐富我們的詞彙積累,提升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