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歐西的意思、歐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歐西的解釋

泛指 歐洲 及西方各國。 清 馬建忠 《巴黎複友人書》:“當 回 人之滅 東羅馬 也,辟疆展土, 歐 西為之重足而立。” 林纾 《<閩中新樂府>序》:“聞 歐 西之興,亦多以歌訣感人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歐西"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語境的地理文化概念,其核心含義指代歐洲西部地區,尤其特指西歐。該詞多見于清末民初文獻,承載着當時中國對西方文明的認知與态度。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工具書和語言學研究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歐西(Ōu xī)

字面構成:

來源: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6卷,第1283頁,上海辭書出版社。


二、曆史語境與文化内涵

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文獻中,"歐西"一詞常與西方科技、制度及文化思潮的傳入緊密關聯。例如:

"歐西之強,始于學術,成于工業。"

—— 梁啟超《飲冰室合集·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

該詞隱含東方視角下的西方鏡像,既包含對先進文明的推崇(如"歐風美雨"),亦暗含對殖民擴張的警惕(如"歐西列強")。

來源:

《近現代漢語新詞詞源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1年),"歐西"詞條釋義及用例分析。


三、語義演變與現代使用

隨着地理知識普及和語言規範化,"歐西"逐漸被更精确的"西歐"(Western Europe)取代。當代使用多見于:

  1. 曆史文本複現:研究清末民初社會變革的學術著作;
  2. 文學修辭:營造曆史語境的文學作品(如"歐西思潮東漸");
  3. 文化比較研究:強調中西文明互鑒的表述。

來源:

《現代漢語曆史詞研究》(商務印書館,2015年)第三章"地理類曆史詞演變分析"。


四、權威文獻例證

嚴複在《天演論》譯序中多次使用"歐西"指代西方思想源頭:

"歐西格緻之學,其理之明,其功之實……"

此用法印證了該詞在近代思想啟蒙中的關鍵地位,凸顯其作為文化符號的深層意義。

來源:

嚴複《天演論·譯例言》(1898年),收錄于《嚴複全集》第1卷,中華書局。


補充說明

"歐西"常與"泰西"互換使用,但後者涵蓋範圍更廣(可包括美洲),而"歐西"更聚焦歐洲本土。在《清史稿》《申報》等史料中,二者均高頻出現于外交、科技及教育議題。

來源:

《晚清報刊詞彙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統計數據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

“歐西”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ōu xī,其基本含義為泛指歐洲及西方各國。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1. 地理範圍
    該詞屬于舊時用法,主要用來統稱歐洲及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類似現代語境中的“西洋”或“西方”。例如:

    “當回人之滅東羅馬也,辟疆展土,歐西為之重足而立。”(清·馬建忠《巴黎複友人書》)

  2. 文化與社會背景
    多用于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文獻中,常與“東方”相對,體現當時中國對西方文明的認知差異。例如:

    “聞歐西之興,亦多以歌訣感人者。”(林纾《閩中新樂府》序)


特殊說明


例句參考

  1. “北美、歐西和東亞在文化和價值觀方面的差距很大。”
  2. “學衡派認為,這無非是歐西文化帝國主義之讕言。”

如果需要進一步探讨詞源或曆史語境,可參考清代至民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嗳呀百畝豹蔚悲悲切切邊腹并州兒唱段赤厄持養踳缪蹙鼻大小禮分弦俛拾地芥高車驷馬弓樣乖析和神合數鴻裝界壤精記眷相郡倅俊雄客道匡裨酷惡賫持落寞眇睨遣官乾嬭婆丘壤揉濯塞維勒的理發師三面羅山廀山趾折伏失措侍官世廟石麒麟私辦松柏後雕松薪宿食挑闼廷策通虔通知單頭起為非作歹蓊茂文工無遮大會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