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險要的意思、險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險要的解釋

[strategically located and difficult of access] 地勢險峻而正當要沖

詳細解釋

地勢險峻而處于要沖的地位。《三國志·魏志·徐晃傳》:“此閣道, 漢中 之險要咽喉也。”《古今小說·臨安裡錢婆留發迹》:“﹝ 錢鏐 ﹞乃選弓弩手二十名,自家率領,多帶良箭,伏山谷險要之處。” 徐遲 《黃山記》:“它還特意委托風神帶來名貴的松樹樹種,播在險要處。”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險要”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xiǎn yào,其核心含義指地勢險峻且處于戰略要沖的位置,通常具有易守難攻的特點。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指地形險阻且占據關鍵位置,常用于描述軍事或交通上的戰略要地。例如:“居庸關地勢險要,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2. 詞性與用法

    • 形容詞:描述地勢特征,如“險要的山谷”。
    • 名詞:指代險要的地點,如“據守險要以禦敵”。
  3.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險峻、陡峭、崎岖(如“山路陡峭險要”)。
    • 反義詞:平坦、開闊(如“險要的反義詞是平坦”)。
  4. 曆史與文學用例

    • 《三國志》提到“此閣道,漢中之險要咽喉也”,強調其軍事價值。
    • 徐遲《黃山記》中描述“險要處”的松樹,體現自然地勢的險峻。
  5. 實際應用與戰略意義
    險要地形常被用于防禦或伏擊,如“伏兵于山谷險要處”,或現代戰争中“截擊敵軍于險要關口”。這類地形因易守難攻,成為兵家必争之地。

總結來看,“險要”不僅描述自然地理特征,更隱含戰略重要性,廣泛用于軍事、曆史及文學語境中。

網絡擴展解釋二

險要:字義和拆分

《險要》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險”意為危險、困難,指存在着潛在的危險或困難的事物或地方;“要”意為重要、核心,表示重要的事物或地點。所以,“險要”一詞的字義是指具有重要和困難的特性。

拆分部首和筆畫:

1.“險”字的部首是“阝”,總共由11個筆畫組成。

2.“要”字的部首是“女”,總共由9個筆畫組成。

《險要》的來源和繁體

《險要》一詞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它最早出現在《莊子·秋水》篇中:“龍狀蹻秋水之險要。”其中,“險要”用來形容秋水的危險與重要性。

在繁體字中,“險要”分别寫作「險要」。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以《康熙字典》為例,其中的“險”字寫作“險”,而“要”字寫作“要”。

《險要》的例句和組詞

例句:

1. 這座山峰位于險要之處,攀登它需要勇氣和技巧。

2. 這篇文章精煉地概括了這個問題的險要之處。

組詞:

1. 險峻(形容地形險惡)

2. 險境(指陷入困難或危險之中)

3. 要點(表示重要的事物或觀點)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

1. 危險與重要

2. 困難與重要

反義詞:

1. 安全與不重要

2. 平坦與不重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