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險要的意思、險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險要的解釋

[strategically located and difficult of access] 地勢險峻而正當要沖

詳細解釋

地勢險峻而處于要沖的地位。《三國志·魏志·徐晃傳》:“此閣道, 漢中 之險要咽喉也。”《古今小說·臨安裡錢婆留發迹》:“﹝ 錢鏐 ﹞乃選弓弩手二十名,自家率領,多帶良箭,伏山谷險要之處。” 徐遲 《黃山記》:“它還特意委托風神帶來名貴的松樹樹種,播在險要處。”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險要"是漢語中描述地理特征的複合詞,具有雙重詞性功能:

一、形容詞屬性 指地形險峻且處于戰略要沖的位置,多用于軍事防禦價值評估。如《晉書·孫恩傳》記載"其都邑無百雉之險,峻極不過數仞",形象展現古代城池選址對險要地形的依賴。

二、名詞屬性 特指具備天然屏障作用的山川關隘,《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其為"險峻而處于要沖地位的關隘",強調地理特征與戰略地位的統一性。如長江三峽的瞿塘峽,兩岸峭壁夾峙形成"一夫當關"之勢,即為典型險要地貌。

三、構詞溯源 "險"源自《說文解字》"阻難也",本義指難以通行的地勢;"要"從《玉篇》"約也,勤也"引申為關鍵部位。二字組合最早見于東漢班固《西都賦》"左據函谷二崤之險",完整呈現複合詞形成過程。

網絡擴展解釋

“險要”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xiǎn yào,其核心含義指地勢險峻且處于戰略要沖的位置,通常具有易守難攻的特點。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指地形險阻且占據關鍵位置,常用于描述軍事或交通上的戰略要地。例如:“居庸關地勢險要,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2. 詞性與用法

    • 形容詞:描述地勢特征,如“險要的山谷”。
    • 名詞:指代險要的地點,如“據守險要以禦敵”。
  3.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險峻、陡峭、崎岖(如“山路陡峭險要”)。
    • 反義詞:平坦、開闊(如“險要的反義詞是平坦”)。
  4. 曆史與文學用例

    • 《三國志》提到“此閣道,漢中之險要咽喉也”,強調其軍事價值。
    • 徐遲《黃山記》中描述“險要處”的松樹,體現自然地勢的險峻。
  5. 實際應用與戰略意義
    險要地形常被用于防禦或伏擊,如“伏兵于山谷險要處”,或現代戰争中“截擊敵軍于險要關口”。這類地形因易守難攻,成為兵家必争之地。

總結來看,“險要”不僅描述自然地理特征,更隱含戰略重要性,廣泛用于軍事、曆史及文學語境中。

别人正在浏覽...

愛異黯晦消沉椑幹兵難不怯氣察敏馳風騁雨吃力不讨好撺鼓兒當擔颠踬跌仆帝記東閣飯飲飛狐道分秧夫子牆甘心氏規戒後帝懷孕黃橘喚門滑潤畫帷胡基匠籍疆畎劍花交代霁朝節孝坊節行機畫金寶牌浸浔捐除愧笑理恤論堂賣大號默殺母兄偏窳披霧起號栖衡棄捐請訓七橋問題繞缭睿謀入理山郵沙湧沈穩稅外方圓跳腳舞無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