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厄的意思、赤厄的詳細解釋
赤厄的解釋
指 漢 朝的厄運。 漢 為火德,火色赤,故稱。 晉 幹寶 《搜神記》卷六:“古志有曰:‘赤厄三七。’三七者,經二百一十載,當有外戚之篡,丹眉之妖。”《宋書·符瑞志上》:“ 漢 元 、 成 世,道士言:‘赤厄三七,三七二百一十年,有外戚之篡。祚極三六,當有龍飛之秀,興復祖宗。’及 莽 篡 漢 , 漢 二百一十年矣。 莽 十八年而敗, 光武 興焉。”
詞語分解
- 赤的解釋 赤 ì 紅色,比朱色稍暗的顔色:赤血。赤字。 真誠,忠誠:赤誠(極其真誠)。赤忱。赤子(純潔無暇的初生嬰兒,古代亦指百姓)。赤膽忠心。 空無所有:赤手空拳。赤地千裡。 裸露:赤腳(光腳)。 筆畫數:
- 厄的解釋 厄 è 困苦、災難:厄運。厄境。 阻塞:阻厄。 險要的地方:險厄。 木節。 沒有肉的骨頭。 筆畫數:; 部首:廠;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赤厄”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詞義構成
“赤厄”由“赤”與“厄”組合而成:
- 赤:象征漢朝火德。根據五行學說,漢朝屬火德,對應紅色,故以“赤”代指漢朝。
- 厄:指災難、困苦,此處特指王朝的劫數或危機。
二、曆史背景與預言
“赤厄”常與“三七”連用,形成“赤厄三七”的谶語:
- 時間推算:“三七”指210年(3×70),預言漢朝建立210年後将遭遇外戚篡權的厄運。
- 曆史應驗:西漢(公元前202年建立)至王莽篡漢(公元8年)約210年,正應此谶。後東漢光武帝劉秀複興漢朝,也被視為對預言的回應。
三、文獻記載
- 《搜神記》:晉代幹寶記載“赤厄三七”預言,提及外戚之亂與“丹眉之妖”(可能指王莽篡漢時的異象)。
- 《宋書·符瑞志》:進一步說明此谶語在漢元帝、成帝時期已流傳,并明确與王莽之亂關聯。
四、文化意義
“赤厄”反映了古代天人感應思想,将王朝興衰與自然五行、數字谶緯結合,成為後世分析漢朝滅亡的重要文化符號。
網絡擴展解釋二
赤厄(chì è)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赤(chì)和厄(è),總計有11個筆畫。它源自于古代漢字演變和發展的過程。《康熙字典》将其解釋為“兇多吉少,困厄不利”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赤厄的寫法仍然保持不變。可以用「赤厄」這兩個字來表示。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基本的字形還是保持不變。它們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相比略有差異。
以下是一個例句:
他一生經曆了種種赤厄,但最終還是戰勝了困難。
有關赤厄的組詞:赤厄之地、赤厄環繞、赤厄困境。
近義詞:兇險、困苦、厄運。
反義詞:吉祥、幸運、順利。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