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語·子罕》:"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後因以"松柏後雕"比喻志士在艱危的境況中奮鬥到最後。
“松柏後雕”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如下:
該成語源自《論語·子罕》:“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字面意思是寒冬時節,松柏最後凋零。後比喻志士在艱危環境中仍能堅守節操、奮鬥到底,或君子在逆境中保持高尚品格。
出處與演變
原句出自《論語》,孔子以松柏耐寒的特性,隱喻人在困境中展現的堅韌。後世(如清代顧炎武《日知錄》)将其引申為對氣節的贊美。
用字辨析
“雕”通“凋”,指草木衰落。部分文獻寫作“松柏後凋”,兩者含義相同。
象征意義
多用于文學、曆史評述中,形容人物或群體在艱難環境下表現出的頑強精神,例如:“松柏後凋于歲寒,風雲如晦”。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典故,可參考《論語》及漢典等權威古籍注解。
《松柏後雕》是指雕刻松柏樹後的藝術品。它體現了中國文化中對松柏樹的崇拜和尊重,是傳統藝術中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
《松柏後雕》的拆分部首分别是木(部首)和氵(用于表示水相關的字部),筆畫數為14劃。
《松柏後雕》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松柏樹被視為吉祥長壽的象征,常被用來表達對自然的敬畏和仰慕之情。通過雕刻松柏樹的形象,藝術家們将這種崇拜和敬畏具象化,并傳承至今。
繁體字中《松柏後雕》的寫法是「松柏後雕」。
在古代,漢字寫法存在一些變化。《松柏後雕》的古代寫法可能是「松柏後雕」。隨着時間的推移,漢字的形态也發生了一些改變。
1. 他将祖傳的《松柏後雕》放置在客廳的展示櫃中。
2. 這幅《松柏後雕》以其精湛的雕刻技藝赢得了衆人的贊美。
3. 他雕刻了一尊《松柏後雕》作為送給父親的禮物。
1. 松柏林:指生長着茂密松柏樹的地方。
2. 後雕藝術:指以雕刻為主要手法進行藝術創作的一種形式。
3. 松柏盆景:指通過修剪松柏樹的枝葉造型來創作的盆景藝術。
1. 松柏雕塑
2. 松柏石刻
悼柏後雕:指用雕刻的方式來表達對逝去之人的哀悼之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