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以脂粉飾容。 宋 周邦彥 《丹鳳吟》詞:“弄粉調朱柔素手,問何時重握。” 吳梅 《風洞山·旅吟》:“想我兩人呵,不能夠繡帷中弄粉調朱,倒變做茅店裡吐恨含哀。”
(2).喻雕琢辭藻。 韋君宜 《<似水流年>後記》:“我不喜歡專門弄粉調朱的散文,大概該屬于一個‘載道’派。”
“弄粉調朱”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弄粉調朱”既是對女性化妝的具象描寫,也借喻文學創作中過分追求形式美的現象,需結合語境理解其褒貶傾向。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丹鳳吟》原文及文學評論資料。
《弄粉調朱》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用不正當的手段掩飾或修飾事物的真相或本質,使其顯得比實際情況更好或更美。通常用來形容人們故意掩蓋事實真相,進行欺騙。
《弄粉調朱》包含三個漢字,分别是“弄”、“粉”和“調”,其拆分的部首分别是“弓”、“米”和“言”,筆畫分别是5畫、10畫和7畫。
《弄粉調朱》這個成語最早可追溯到唐代的文人韓愈的一篇文章中。文章中描述了一位女子不經意間化妝、塗抹粉朱,從而改變了她本來的面貌和形象。這種化妝行為将原本素淨自然的面容掩蓋住了,給别人一種不切實際的美感,因此形成了“弄粉調朱”這個成語。
《弄粉調朱》的繁體字為《弄粉調朱》。
在古代,這個成語的字形和現代有所不同。具體寫法為“弄糞調朱”,部分字的字形有所改變,同時繁體字也有一些差異。
1. 她并不是真正聰明,隻是在工作中總是喜歡弄粉調朱,給人一種高智商的錯覺。
2. 這家公司的宣傳廣告總是弄粉調朱,誇大了産品的優點,讓人誤以為是完美無缺。
1. 弄虛作假
2. 掩人耳目
3. 僞裝
4. 善于僞裝
5. 僞裝成
1. 掩人耳目
2. 畫餅充饑
3. 敷衍塞責
1. 真實無華
2. 原汁原味
3. 真相明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