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塗飾青漆的樓閣。形容其豪華。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曹植<贈友>》:“朝與佳人期,日夕望青閣。” 唐 李峤 《春日侍宴幸芙蓉園應制》詩:“煙氣籠青閣,流文蕩畫橋。” 明 袁宏道 《古荊篇》:“丹樓繡幌巢飛燕,青閣文窗起睡鴉。”
(2).指朝堂;朝廷。《文選·謝朓<酬王晉安>詩》:“拂霧朝青閣,日旰坐彤闈。” 李周翰 注:“青閣,朝堂也。” 南朝 梁 沉約 《為柳世隆讓封公表》:“是故俛容青閣,願還慈於裂壤;竊步丹墀,希收寵於開賦。” 唐 韓翃 《别氾水縣尉》詩:“花間賜食近丹墀,煙裡揮毫對青閣。”
(3).指道觀。 唐 儲光羲 《昭聖觀》詩:“數日朝青閣,彩雲猶在門。”
青閣是漢語中一個具有雙重意象的古典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種釋義:
指青漆塗飾的華美樓閣,常為宮廷或顯貴居所
此為本義。“青”指青色或青漆,“閣”指樓閣。古代貴族建築常以青漆塗飾梁柱門窗,彰顯尊貴。如曹植《贈徐幹》詩:“聊且夜行遊,遊彼雙阙間……文昌郁雲興,迎風高中天。春鸠鳴飛棟,流猋激棂軒。顧念蓬室士,貧賤誠足憐。薇藿弗充虛,皮褐猶不全。慷慨有悲心,興文自成篇。寶棄怨何人?和氏有其愆。彈冠俟知己,知己誰不然?良田無晚歲,膏澤多豐年。亮懷璠玙美,積久德愈宣。親交義在敦,申章複何言!” 雖未直接出現“青閣”,但“文昌”、“迎風”等詞描繪的正是宮廷華美建築群,後世常以“青閣”代指此類建築(來源:《漢語大詞典》)。梁簡文帝蕭綱《與蕭臨川書》亦有“高殿弘敞,禁林稠複。青閣丹墀”之句,明确指代宮殿建築。
借指女子(尤指閨秀或思婦)的居所
此為引申義。因“閣”常指閨房、内室,“青”亦可暗喻青春或清幽,故“青閣”成為女子居處的雅稱,蘊含孤寂、思念之情。如江淹《雜體詩·效班婕妤詠扇》:“纨扇如團月,出自機中素。畫作秦王女,乘鸾向煙霧。彩色世所重,雖新不代故。竊愁涼風至,吹我玉階樹。君子恩未畢,零落在中路。” 雖未直接用“青閣”,但“玉階”暗示深宮閨怨。後代詩人常以“青閣”直指思婦居處,如唐代喬知之《定情篇》:“君念菖蒲花,妾感苦寒竹。菖花多豔姿,寒竹有貞葉……傳語青樓妾,顔色如朝露。還君華豔去,羞妾裁縫素。” 此處“青樓”與“青閣”意象相通,均指女子居所(來源:《辭源》修訂本)。
“青閣”一詞承載着中國古代建築的審美特征(華美精緻)與人文情感(閨閣幽思),其具體含義需依據上下文判斷,既可實指貴族府邸的青色樓閣,亦可虛指女子深居的幽閨,是兼具建築學與文學價值的古典語彙。
“青閣”一詞在古漢語中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結合文獻例證解釋如下:
塗飾青漆的樓閣(形容建築豪華)
該含義最早見于南朝梁江淹《雜體詩》中的“日夕望青閣”,唐代李峤用“煙氣籠青閣”描繪芙蓉園的華美樓閣,明代袁宏道在《古荊篇》中以“青閣文窗”形容建築的精緻。青漆在古代屬貴重塗料,常用于宮廷或富貴人家建築。
代指朝廷或朝堂
《文選·謝朓<酬王晉安>詩》注釋中将“青閣”明确解釋為朝堂,唐代韓翃詩句“揮毫對青閣”暗指在朝廷處理政務的場景。這種借代手法通過建築色彩(青為東方正色)象征政治權力中心。
道教場所(道觀)
唐代儲光羲《昭聖觀》用“朝青閣”描寫道觀活動,反映了道教崇尚青色的傳統(如“青詞”等宗教文書)。此用法多出現在與道教相關的文學作品中。
使用提示: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描寫建築時多取第一義,涉及君臣政務取第二義,宗教場景則用第三義。該詞現代已罕用,主要見于古典文獻研究。
白茶杯銜長虺成蛇躊躇不定出入格楚尾吳頭黜羨遺華詞正理直聰耳啐啄同時當晝檔子滇海癫眩伐德法派鳳環風涼話跟趕瓜葛犷盛寒苞揮金如土悔口講説堿荒急急如令進退爲難九苞稷禼峻辭聚足窺逾勞臣龍茲鹿洞鹿霓衣迷留摸亂女後女侍呸呸朋挻飄散叵測普陀山琪花雀舫穣穣弱約沙輪商舶生意人酥軟堂參棠銕天祥脫隙五洋雜貨鹹劉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