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塗飾青漆的樓閣。形容其豪華。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曹植<贈友>》:“朝與佳人期,日夕望青閣。” 唐 李峤 《春日侍宴幸芙蓉園應制》詩:“煙氣籠青閣,流文蕩畫橋。” 明 袁宏道 《古荊篇》:“丹樓繡幌巢飛燕,青閣文窗起睡鴉。”
(2).指朝堂;朝廷。《文選·謝朓<酬王晉安>詩》:“拂霧朝青閣,日旰坐彤闈。” 李周翰 注:“青閣,朝堂也。” 南朝 梁 沉約 《為柳世隆讓封公表》:“是故俛容青閣,願還慈於裂壤;竊步丹墀,希收寵於開賦。” 唐 韓翃 《别氾水縣尉》詩:“花間賜食近丹墀,煙裡揮毫對青閣。”
(3).指道觀。 唐 儲光羲 《昭聖觀》詩:“數日朝青閣,彩雲猶在門。”
“青閣”一詞在古漢語中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結合文獻例證解釋如下:
塗飾青漆的樓閣(形容建築豪華)
該含義最早見于南朝梁江淹《雜體詩》中的“日夕望青閣”,唐代李峤用“煙氣籠青閣”描繪芙蓉園的華美樓閣,明代袁宏道在《古荊篇》中以“青閣文窗”形容建築的精緻。青漆在古代屬貴重塗料,常用于宮廷或富貴人家建築。
代指朝廷或朝堂
《文選·謝朓<酬王晉安>詩》注釋中将“青閣”明确解釋為朝堂,唐代韓翃詩句“揮毫對青閣”暗指在朝廷處理政務的場景。這種借代手法通過建築色彩(青為東方正色)象征政治權力中心。
道教場所(道觀)
唐代儲光羲《昭聖觀》用“朝青閣”描寫道觀活動,反映了道教崇尚青色的傳統(如“青詞”等宗教文書)。此用法多出現在與道教相關的文學作品中。
使用提示: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描寫建築時多取第一義,涉及君臣政務取第二義,宗教場景則用第三義。該詞現代已罕用,主要見于古典文獻研究。
《青閣》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指位于庭院中的建築物,通常用于供人居住或用于舉行文化活動。
根據《康熙字典》,《青閣》的部首是「阜」,拆分成「阜」和「口」兩個部分。它的總筆畫數為12。
《青閣》一詞最早出現在《全唐文·元稹》中,用以描繪建築物的形象。後來,《全唐詩》中的詩人們也頻繁使用這個詞來形容庭院中的房屋。
「青閣」是《青閣》的繁體字寫法。
根據古代《說文解字》中的記載,「青閣」的古時漢字寫法為「頃相五」。
1. 整個庭院被青閣所圍繞,顯得格外甯靜。
2. 青閣内舉行了一場精彩的文藝演出,吸引了許多觀衆。
青閣門、青閣樓、青閣詩、青閣挂圖
青樓、青樓别院、青藍樓
紅樓、紅閣、紅藍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