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比喻徹底鏟除、全部解決。 元 李壽卿 《伍員 * 》第二折:“須知草要連根拔,專怕春回芽再發。”
(2).比喻揭老底。《當代》1982年第6期:“ 褚大 覺得兒媳婦這些罵人的話,是連鍋端、連根拔,連他這老公爹也給劃拉進去任意侮辱,太不能容忍了。”
“連根拔”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多層含義和用法:
徹底鏟除
指将事物從根源處完全清除,不留任何殘留。例如清除頑固的雜草或勢力時,需“連根拔”才能避免再生。
比喻揭老底
在口語中也可表示揭露隱藏的真相或徹底否定某人的行為,如“連鍋端、連根拔”形容不留情面地揭發。
曆史典故
元代李壽卿的《伍員吹箫》中提到:“須知草要連根拔,專怕春回芽再發”,強調徹底解決問題的重要性。
文學作品
古希臘悲劇《埃阿斯》中也有類似表達,形容将山岩連根拔起抛入海中,比喻毀滅性力量。
自然現象
飓風雖能“連根拔”大樹,卻無法摧毀紮根深厚的小草,突顯力量的對比。
社會隱喻
如漢代曆史中,清除宦官勢力需“連根拔除”,否則國家積重難返。
“連根拔”既可描述物理層面的徹底清除,也用于抽象語境中表達不留餘地的揭露或解決。其核心在于強調根源性和不可逆性,適用于自然、社會及日常生活的多重場景。
《連根拔》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把某物整體徹底拔出或摧毀。
《連根拔》的兩個字的拆分部首分别是“木”和“手”,其筆畫分别是“四”和“四”。
《連根拔》這個成語最早見于《尚書·周書·宏诰》:“孰仁服而行,民贊夫敬;失仁服而行,民叛夫殘。”其中的“失仁服而行,民贊夫連根拔。”意思是說如果君主失去仁德和寬厚,百姓就會起來推翻他。
《連根拔》的繁體字是「連根拔」。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連根拔》在古代寫作「連根拔」。隨着時間的推移,字形發生了一些變化,逐漸演變成了現代的寫法。
他們在戰役中展現了強大的戰鬥力,連根拔敵軍的意志。
連根拔出、連根拔起、連根拔除、連根拔走、連根拔起、連根拔底
根除、根絕、根除掉
保留、根基深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