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李天下的意思、李天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李天下的解釋

後唐 莊宗 李存勗 自取的藝名。《新五代史·伶官傳·敬新磨》:“ 莊宗 既好俳優,又知音,能度曲……又别為優名以自目,曰 李天下 。”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十八:“ 莊宗 自為俳優,名曰 李天下 ,雜於塗粉優雜之間。” 明 沉欽圻 《詠史》之二:“君臣魚水會,半壁且遊嬉。樂奏 李天下 ,歌傳 郭順時 。” 清 孫枝蔚 《李天下》詩:“朝廷好音律,縉紳成音啞。惟有 敬新磨 ,不畏 李天下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李天下”一詞源于中國曆史文化語境,具有多重含義與典故背景。根據漢語詞典及文獻記載,其核心釋義如下:

一、詞源與典故

“李天下”最初為五代時期後唐莊宗李存勖(885年-926年)的别稱,因他沉迷戲曲藝術,常自诩“李天下”并親自參與表演,後世以此代指其戲劇化執政風格。據《新五代史·伶官傳》記載,李存勖曾在宮中呼喊“李天下何在”,伶人敬新磨以“李天下者,一人而已”暗諷其荒廢朝政。

二、詞義演變

現代漢語中,“李天下”引申為對某些領域具有絕對掌控力或象征性地位的代稱。例如,在戲曲界常以“李天下”形容技藝超群的表演者,或在文學作品中隱喻“以個人意志主導全局”的現象。

三、文化影響

該詞承載了曆史批判色彩,常用于警示權力濫用。北宋歐陽修在《伶官傳序》中評李存勖“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進一步強化了“李天下”作為反面教材的文化符號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

“李天下”是五代十國時期後唐莊宗李存勖(885年-926年)自取的藝名,該稱謂與其個人愛好及曆史典故密切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1. 詞源與身份
    李存勖作為後唐開國皇帝,雖為君主,卻癡迷戲曲表演和音樂創作。他不僅精通音律,還常親自參與俳優(古代藝人)的演出,并為自己取了藝名“李天下”。這一行為在封建帝王中極為罕見,反映了其獨特的藝術追求。

  2. 曆史典故
    據《新五代史·伶官傳》記載,李存勖某次登台表演時連呼兩聲“李天下”,伶人敬新磨借機諷谏,以“理天下(治理天下)”的諧音提醒他勿耽于享樂。此事成為後世評價其統治的重要依據,歐陽修在《伶官傳序》中亦以此警示“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3. 文化評價
    李存勖因過度寵信伶人、荒廢朝政,最終引發兵變身亡。後世常以“李天下”代指帝王不務正業、沉溺娛樂的行為,如明代沈欽圻《詠史》詩雲:“樂奏李天下,歌傳郭順時”,暗含對其統治的批評。

總結
“李天下”既是李存勖的藝名,也是其政治生涯的縮影,體現了個人愛好與治國責任的沖突。該詞在曆史文獻中多具貶義,成為帝王失德的典型象征。

别人正在浏覽...

傲死扳樁相腳寶倌暴急表親不象話乘戈持勝丑虜淳美躭恐刀把登龍術斷足杜口無言梵王燈趕人不可趕上挂號信古調詩貴壤海表華清池講兵敬而遠之窘路酒醉極誅基祚立勳鹿死不擇蔭緑蔕迷路磨煩母難之日耐辱居士湓湧愆乏倩巧僑置清齋秋陸權閉榮彈山醪閃肭實話實說霜鼙舒放四體不勤梯己話庭落通事推赤往化完璞危王仙蟾香幾下澤車奚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