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逆鱗的意思、逆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逆鱗的解釋

(1).倒生的鱗片。《韓非子·說難》:“夫龍之為蟲也,柔可狎而騎也,然其喉下有逆鱗徑尺,若人有嬰之者則必殺6*人。人主亦有逆鱗,説者能無嬰人主之逆鱗則幾矣。”古人以龍比喻君主,因以觸“逆鱗”、批“逆鱗”等喻犯人主或強權之怒。《戰國策·燕策三》:“﹝ 燕 太子丹 ﹞謂其太傅 鞫武 曰:‘ 燕 秦 不兩立,願太傅幸而圖之。’ 武 對曰:‘ 秦 地遍天下……柰何以見陵之怨,欲排其逆鱗哉!’”《舊唐書·蘇世長韋雲起等傳贊》:“不有忠膽,安輕逆鱗。” 宋 陸遊 《野興》詩之三:“虛名僅可欺橫目,戇論曾經犯逆鱗。”《花月痕》第一回:“做文章不中有司繩尺,言語直觸當事逆鱗。” 柯靈 《香雪海·母與女》:“胳膊擰不過大腿去,她再強也不敢批這些人的逆鱗。”

(2).鲫魚的别名。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水族·鲫》:“鯽魚一名鮒, 熊氏 謂之逆鱗。”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逆鱗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逆鱗”是一個源自中國古典文化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四個層面解析:

一、詞源與物理本義 “逆鱗”最早見于《韓非子·說難》,指龍喉下方一尺長的倒生鱗片,形如月牙,觸碰會激怒龍并招緻攻擊。這種特殊生理結構被古人視為龍的緻命弱點,具有“不可觸犯”的象征意義。

二、傳統比喻義 古代以龍喻君主,“逆鱗”引申為統治者的禁忌領域。如《戰國策》記載,謀士進言若觸及君主逆鱗,将引發震怒與災禍。後擴展至泛指強權者的敏感禁區。

三、現代語義演變

  1. 個人底線:當代多用于形容個體不容侵犯的隱私、傷痛記憶或原則性立場,如“家庭是TA的逆鱗”;
  2. 情感象征:網絡語境中可表達極度珍視之人,如“你是我的逆鱗”暗含“觸碰即爆發保護欲”的情感張力;
  3. 文化衍生:成為影視、文學作品中“緻命弱點”的經典意象。

四、其他釋義 部分典籍記載“逆鱗”為鲫魚别名,但此用法在現代已鮮少出現。

使用注意:該詞多用于正式或文學場景,日常交流需注意語境,避免因誤觸他人“逆鱗”引發沖突。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逆鱗的意思

逆鱗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比喻不能觸怒或觸動的底線或禁忌。比喻某人或某事物的最弱點或最不能容忍的部分。

拆分部首和筆畫

逆(部首是辶,4畫)+ 鱗(部首是魚,鳥,20畫)= 逆鱗(24畫)

來源

逆鱗最早出現在《左傳》中,記載了春秋時期的曆史事件。故事中,晉國國君重耳奪取了他的母親妻子的巫山神女,觸怒了群臣,引起了晉國内亂。後來,當晉國太子燮想要繼位時,群臣提到了國君觸犯逆鱗的事情,意味着重耳是妄誕不可接受的,從而終止了太子的繼位之路。

繁體

逆鱗

古時候漢字寫法

逆鱗的古時候漢字寫法為“逆鱗”,其中“鱗”字由“亦”和“魚”組成。

例句

他的這個觀點是公司的逆鱗,無法接受。

組詞

逆耳之言、逆來順受、逆水行舟、逆天行事、逆風翻船

近義詞

敏感之處、痛處、禁忌、痛心之事

反義詞

接受的底線、默契、忍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