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堂鼓的意思、堂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堂鼓的解釋

(1).舊時官府公堂上設置的鼓。擊以聚衆,或申報緊急公務。《醒世姻緣傳》第十二回:“﹝巡道﹞不發牌,也不飛票,三不知,帶了二三十名兵快,巡到 武成縣 來,也不進察院,一直徑進縣堂上坐下,擊了三下堂鼓,那些三班六房衙役漸漸齊攏來。”京劇《四進士》第十一場:“本道放告,自有日期,你為何擅擊堂鼓!”

(2).打擊樂器。又名同鼓。以木為框,形略圓,鼓腹,兩面蒙牛皮,演奏時懸于木架,以木槌敲擊。常用于戲曲樂隊和民間樂曲演奏。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堂鼓是中國傳統打擊樂器的一種,其名稱與形制、用途密切相關,在漢語詞典中主要有以下釋義:


一、基本定義與形制特征

堂鼓又稱“同鼓”,是一種中型的膜鳴樂器,鼓身木制呈桶形,兩面蒙牛皮或蟒皮,中部略凸,通過雙槌敲擊發聲。《漢語大詞典》定義為:“舊時官府公堂上設置的鼓。亦泛指廳堂上所用的鼓。” 其形制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描述為“鼓身中間粗,兩端略細,兩面蒙皮”。


二、曆史功能與文化象征

  1. 禮制與威儀象征

    古代官署公堂設鼓,用于宣告升堂、傳遞信號或震懾訟衆,如《清會典》載:“衙署門外立堂鼓,民有冤抑擊鼓申訴。” 這一功能使其成為古代司法制度的象征性器物。

  2. 儀仗與慶典用途

    作為儀仗樂器的堂鼓多用于宮廷典禮、宗教儀式及民間節慶。《中國音樂詞典》指出,堂鼓在清代鹵簿儀仗中列于“丹陛大樂”陣容,以壯聲勢。


三、藝術表演中的現代應用

在戲曲、民樂及舞蹈伴奏中,堂鼓是控制節奏的核心樂器:


權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2.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3. 昆岡 等纂修. 《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七十三》. 光緒朝刻本.
  4. 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 《中國音樂詞典》. 人民音樂出版社, 2016.
  5. 劉吉典. 《京劇音樂概論》. 人民音樂出版社, 1993.
  6. 樂聲. 《中華樂器大典》. 文化藝術出版社, 2015.
  7. 李民雄. 《中國打擊樂》. 人民音樂出版社, 2009.

網絡擴展解釋

“堂鼓”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結合不同來源可綜合解釋如下:

一、古代官衙用途

  1. 功能與象征
    舊時官府公堂上設置的鼓,用于召集人員或緊急公務通報。例如《醒世姻緣傳》提到官員通過擊堂鼓召集衙役。這一用途體現了古代行政制度的儀式感與權威性。

二、傳統打擊樂器

  1. 結構與名稱
    堂鼓又稱“同鼓”“戰鼓”,屬棰擊膜鳴樂器。鼓框木制,兩面蒙牛皮,形制略圓且鼓腹突出。現代常見規格為鼓高33厘米,鼓面直徑22-32厘米,尺寸不同導緻音色差異(高亮或寬厚)。

  2. 演奏與音效
    演奏時懸于木架,用雙木槌敲擊。因鼓面較大,敲擊位置不同可産生音高變化:鼓心音低沉,鼓邊音較高,力度範圍廣,適合渲染情緒。常用于戲曲伴奏、民間樂曲及現代民樂合奏。

  3. 文化延伸
    成語“堂鼓”比喻聲勢浩大、莊重威嚴的場景,如“敲響堂鼓”形容事件引發廣泛關注。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文獻或音樂應用場景,可參考權威詞典或傳統音樂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案考飽騰邊害藨草鼻龍瀕死不得臉長慶體赤腫寵盛楚棰楮李簇集典策多多許鋒棱鈎飾軲軲辘辘歸說涸澤霍然麚鹿介義霁紅畿解酒糾即小見大懇志口滑昆孫蠻蠻孟侯廟殿檷枸蜜藕披布辟車鋪寫谯怒跷跷闆竊鼎情不自禁畦疃桡襲三百甕虀上菜善卷生日錢省憶剩餘産品適爾世務水市疏内松籁淌遊套取吞符翕景碨礧遐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