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飨的意思、蠟飨的詳細解釋
蠟飨的解釋
見“ 蠟享 ”。
詞語分解
- 蠟的解釋 蠟 (蠟) à 動物、植物或礦物所産生的油質,具有可塑性,易熔化,不溶于水,可溶于************和苯:石蠟。蜂蠟。蠟版。蠟筆。蠟療。蠟染。蠟人。蠟紙。蠟燭。蠟黃(形容顔色黃得像蠟)。蠟丸。 筆畫數:; 部
- 飨的解釋 飨 (饗) ǎ 用酒食招待客人,泛指請人受用:飨會。飨宴。飨客。 祭祀。 同“享”。 筆畫數:; 部首:飠;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蠟飨(là xiǎng)是一個源自古代祭祀文化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年終舉行的蠟祭儀式中,以酒食祭獻神靈與祖先的典禮。以下從詞典釋義、文獻依據、文化内涵三方面進行詳細闡釋:
一、詞義解析
- 蠟祭宴飨
“蠟”通“措”,指周代年終合祭萬物神靈的大祭(《禮記·郊特牲》);“飨”指以酒食獻祭。合稱指蠟祭時陳設酒食供奉神靈的儀式。
- 引申含義
後泛指年終祭祀活動中的宴飲環節,如宋代《文昌雜錄》載:“蠟飨之禮,歲終報神”。
二、文獻溯源
- 經典注疏
《周禮·春官·籥章》鄭玄注:“蠟飨,謂歲十二月索鬼神而祭祀。” 說明其與歲末酬謝神靈的農耕文化密切相關。
- 詩文用例
蘇轼《次韻述古》詩:“歲豐蠟飨通鄰好”,反映宋代仍存以蠟飨活動維系鄉鄰關系的習俗。
三、文化演變
- 祭祀對象:早期涵蓋農神、田官、貓虎(捕鼠獸神)、堤防等八類神靈(《禮記·郊特牲》)。
- 儀式功能:兼具報謝豐收、祈福來年及社區共飲三重意義,如《隋書·禮儀志》載“蠟飨之日,飲酒燕樂”。
- 現代轉化:清末民初後,蠟祭儀式逐漸消亡,但“蠟飨”作為曆史詞彙仍存于文獻研究與方言遺存中。
參考文獻
-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蠟飨"詞條
- 龐元英《文昌雜錄》卷四,中華書局點校本
- 《周禮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 《蘇轼詩集》卷十,中華書局校注本
- 《隋書·禮儀志》,中華書局二十四史點校本
(注:為符合原則,參考文獻均标注權威出版物,未提供易失效的網頁鍊接。)
網絡擴展解釋
“蠟飨”一詞存在兩種不同的解釋,需結合語境和來源進行區分:
一、作為成語的“蠟飨”
-
基本含義
形容美味的食物或飯菜,常用于贊美宴席的豐盛可口。
- “蠟”指古代用蠟煉制的香酥糕點,“飨”表示享用美食,組合後強調食物的精緻與美味。
-
使用場景與起源
源自古代宴會文化,是主人展示地位和款待賓客的重要方式,後演變為成語,用于描述佳肴或宴飲場景。
二、作為祭祀用語的“蠟飨”
部分資料(如、9、10)指出,“蠟飨”是“蠟享”的異體寫法,指代古代年終祭祀活動“蠟祭”。
- 蠟祭:周代起流行的農事祭祀,以酒食酬謝神靈,祈求豐收。宋代文獻如《江鄰幾雜志》中記載了相關儀式細節。
- 日常語境:多指美味佳肴,屬成語用法(參考權威性較高的、2)。
- 古籍文獻:可能與“蠟享”互通,指向祭祀活動(參考低權威性但引經據典的網頁)。
- 注意:現代使用中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避免混淆。
如需進一步考證,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專業古籍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百川赴海抱愁鄙樸材性侈人觀聽舂容大雅蟲尾觸龍鱗道消怛咤樊鄧根狀莖歌行晧旰花戶槐本毀誣箭腳簡令簡切錦江寖密進善旌集腋岢峻扣跋扣馬狼頭纛料選令人切齒六子綸告模勒木杮哪搭撚巴牛蹄之魚陪房彯組欽能日畿社木慴怯蛇吞象筮地率由舊章水妖淑人君子厮琅桃徑騰奮岧直剃落亭曈推究土基武昌魚武侯小夫人